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铲除强权:毛泽东决策抗法援越前后(3)

出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毛泽东指示中共中央于8月27、29日两次复电中国驻越代表罗贵波并转告越南劳动党中央,对纳瓦尔计划作了通报和分析,并提出了长远的战略计划。在8月29日的电报中指出:越南人民军应“首先消灭莱州地区之敌,解放寮北部和中部,然后将战场推向寮国南部及高棉,威胁西贡”。这一方针是与纳瓦尔计划针锋相对的,将使纳瓦尔计划成为一张废纸。韦国清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经与越方反复研究,帮助拟订了人民军1953年冬季作战的全面计划。毛泽东运筹帷幄,奠边府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签订,法国在印度支那撤出了全部军队奠边府紧靠越、老边界,是越西北高原上较大的盆地,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6-8公里,四面环山,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联结越西北及上寮的“战略十字口”和上寮的屏障,法军在此部署了2万多人,除配有步兵、伞兵外,还有两个105榴炮营,1个155榴炮连两个120迫击炮连,1个工兵营和两个坦克连,1个空军飞行队。法军声称奠边府是东南亚不能攻克的“凡尔登”。顾问团团长韦国清提出了歼灭奠边府法军的设想,并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了报告,征得了同意。1954年1月24日,还在战役的准备阶段,针对敌人装备先进、机动作战能力强、兵力分散等特点,毛泽东在代中央军委致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的电报中指出:“攻击奠边府时,首先不要四面围攻,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分割包围的办法,一股一股地歼灭敌人。”1月27日,复电:“对奠边府的攻击,应采取分割包围,一股一股地歼敌,每次大约歼敌一个营左右。只要能全歼敌四五个营,奠边府敌可能发生动摇,或向南撤逃,或继续增援。两种情况均对我有利。”
     3月13日,越军发起攻击,奠边府战役打响。至4月下旬,扫除了奠边府周围的据点。就在双方进行较量的时候,美国为了挽救法军在奠边府的败局,紧急援助法军100架轰炸机和战斗机、50架运输机,并借给法国29架配有飞行员的C-119型运输机。对此,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于4月9日两次致电韦国清,对奠边府的战术作了如下指示:第一,要协助越军很好组织炮火,不要吝惜炮弹,我们要及时补充;第二,对敌南北两集团,从中间切断分割之;第三,对敌可集中炮火分段分点逐渐摧毁;第四,打下一点后,迅即改造工事,巩固一点,而后逐段发展,紧缩包围;第五,广泛组织狙击兵,限制敌人活动;第六,乘敌已动摇,展开政治攻势。此外,中共中央军委还根据军事顾问团报告的情况,紧急从中国人民志愿军选调数名工兵干部赶赴奠边府前线,帮助人民军部队挖掘通向敌据点的坑道,准备用炸药将其炸毁。可见,毛泽东对奠边府战役不但在战略上作出指示,而且对具体的战术问题都考虑得非常细致。
     5月6日,总攻开始。整个奠边府上空响起了震天动地的炮声,由中国援助装备的6管火箭炮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一排排火箭炮弹,呼啸着飞向敌人的阵地,敌人的碉堡、据点在猛烈的炮击下一个个飞上了天。越南人民军排山倒海般冲向敌人,法军阵地防线彻底崩溃了。5月7日,法军指挥官德卡斯特莱准将下令投降,奠边府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共歼敌1.62万人,其中俘虏1.09万余人,计有法国少将1人,上校3人,中校10人,少校27人。击落飞机62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法军在印度支那战场的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6月12日,法国主战的拉尼埃政府在一片反对声中倒台。1954年7月22日,在日内瓦会议上,在中国的斡旋下,法国被迫和印支三国签订了《印度支那停战协议》,法国从越南和整个印度支那撤出了全部军队。在整个抗法援越的过程中,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中国无偿向越南提供了大量援助,其中各种枪15.5万支,各种炮3700多门,各种枪弹5785万发,各种炮弹108万发,以及大量的通讯、工兵、后勤器材和其他军用物资。这些装备,有的是从解放军的现役装备中抽调的,有的是从苏联进口的,有的是用有限的外汇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的。为了将这些装备物资及时运送到前线,中国组成了专门的汽车运输部队,开辟了1000多公里的运输线。可以说,这些援助对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55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外交部联合发出《关于撤消我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改派军事专家的决定》。此后,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陆续回国,到1956年3月中旬全部回国。至此,抗法援越胜利结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