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南海争端引发海权启蒙:假如那时中国有一艘航(2)

1992年5月13日8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从事边疆考古研究的王恒杰搭乘渔轮,从海南省琼海县潭门港出发,拿着全部积蓄820元前往南沙群岛考古。
     经过7天7夜航行,60岁的王恒杰在南沙群岛的永登暗沙,找到了一只形似海龟的动物———玳瑁。“听王教授说,玳瑁只在南沙可以看到。史书上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咱们的祖先就以玳瑁作为最珍贵的礼物向朝廷纳贡,这就证明我们的祖先最先踏上这块土地。”
    “每次去考古,王教授会来我这里坐坐,介绍南沙、西沙、中国南海的历史。”战心喜经常陪王教授前往各处岛礁。
     在那些无人岛中,战心喜找到最多的,就是明末清初的文物,可见当时中国海上贸易的繁荣。王恒杰说,中国的航海时代,不仅有郑和七次下西洋,还有郑成功父子开创的南海胜景。
     怎样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海权?战心喜说,王教授谈到的内容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祖先”。他认为,为国家海权而出力的有普通人,也有帝王将相,“只是因为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名海盗,我们才很少提到他。”
     在近期发表的一篇名叫《海权的绝响》的文章中,也提到了郑芝龙。“这是中华民族海权史上空前绝后的一页。在国家公权力的支持下,‘海盗’郑芝龙终于成为中华帝国伸向海洋的矫健臂膀,200年来,中国人第一次重新夺回了海洋的发言权。”
    从小投奔大海商兼大海盗李旦的郑芝龙亦商亦盗。在明朝对荷兰打响的收复澎湖保卫战中,郑芝龙成为军事和外交冲突中的翻译官。
     李旦去世后,郑芝龙接替了他的地位。郑芝龙在与明朝官军作战中不断得胜,并夺取厦门作为陆上基地,奠定了其海洋霸主地位。在他受招安之前,他已壮大到拥有400艘船和六七万之众的规模。
     但荷兰殖民者并未收手,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再次开赴金门。在这个历史节点上,郑芝龙不再选择做海盗,而是接受崇祯皇帝招安,抗击外敌。
    东西方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爆发。60艘荷兰大型军舰和近200艘小船,将金门附近海域变成一片火海。
     以郑芝龙的海盗家底形成的大明帝国海军,架着从英吉利进口的大炮向荷兰海军猛轰。这次史称“金门料罗湾海战”,让荷兰人“不敢窥内地者数年”。中国前往马尼拉的贸易航线至此开通。
    随后,郑芝龙彻底扫清了东西两洋的航道,通商范围遍及东南亚。“各国皆飞黄(郑芝龙)旗号,沧海大洋如内地矣”。
    崇祯皇帝获得了一个安宁、富庶的东南海疆,中国官方第一次通过郑芝龙对大洋深处实施了有效管理。
    开发南海,科学问题,还是外交问题?
    等待,还是等待。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前所长秦蕴珊已经78岁了,他还等着有朝一日再赴东海、南海,为祖国探明一座海上“大庆”。
    22日,在秦院士桌子上,一张《参考消息》上醒目地写着越南对南中国海问题的最新说辞。
     “我希望你们报纸好好报道一下什么是海权,告诉读者,有多少本来是我们中国的岛屿,现在被这几个国家占据了,每年掠夺中国5000万吨的油气资源。”
     秦院士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经常前往钓鱼岛附近进行油气勘测;90年代中期,再去东海一些争议海域时,就遇到了日本船只和飞机阻止。
    “他们骚扰你,不让你正常地完成科学研究,上面有飞机看着你,下面有船来撞你。”
    为了避免国际争端,2000年以后十几年时间,全国几乎所有的科研机构申请去考察,都很难获批。
    在秦院士看来,简单的科学问题,现在越来越复杂。
     “比如说大陆架的划分,有科学上的划分,也有海洋法公约的划分”,秦院士说,科学的划分,从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到大陆斜坡的部分就是大陆架,但是海洋法公约还要将斜坡部分本身以及大陆隆算入大陆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