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观点 >

陕西考古博物馆完成布展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有十四个王朝先后在此定都,地下遗存丰富,文化积淀深厚。4月16日,依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建成的集“科学发掘—保护利用—展示阐释”三位一体的陕西考古博物馆完成布展,将文物与出土背景结合、以考古的视角解读遗址,讲述属于考古和考古人自己的故事。陕西考古博物馆通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遗址,勾勒中国考古和陕西考古的发展脉络,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相融并蓄的总体特征,使公众走进考古、了解考古,与社会共享遗产保护成果,建立起考古知识体系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使考古知识不再典藏在象牙塔中。
     
    陕西考古博物馆外景 本网记者陆航/摄
    以考古的视角解读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
    在中华大地上,考古人以手铲为工具,一铲一铲地将中华文明发展的壮丽画卷逐一揭示出来。在没有文字的文明早期阶段,考古工作者努力从发掘中找到更多的信息,让遗迹遗物说话;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阶段,考古工作者通过考古发掘证经补史,让历史更生动鲜活。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室内展厅,常设展览以“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篇章,涉及138个项目,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
     
    陕西考古博物馆外景 本网记者陆航/摄
    陕西考古与中国考古同步发展。“考古历程篇”以大量实物和图片资料展示陕西考古的诞生、发展和成熟历程,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金石稽古 证经崇礼》,讲述中国考古学在滥觞时期——金石学阶段的积淀过程;第二单元《科学考古 兴史救国》,在展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基础上,着重讲述陕西考古的开端——斗鸡台考古,以及因此而成熟的中国考古类型学;第三单元《顺应时运 考古扬帆》,以考古项目为依托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考古的发展历程,其中不乏半坡遗址、周原青铜器窖藏、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法门寺唐代地宫、汉景帝阳陵陵园等著名遗址,还穿插介绍了“大遗址考古”等考古工作理念与方法。
     
    石峁遗址出土的石雕 本网记者陆航/摄
    陕西考古博物馆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生动展示了考古工作的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及成果。“文化谱系篇”以时间排序,展示了陕西境内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旧石器时代》,着重讲述现代人的起源以及古人类的交流与迁徙;第二、三单元《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介绍了陕西境内前仰韶时期、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和夏商时期诸多考古学文化和类型的分布范围、文化特征和代表性遗址;第四、五单元《先周文化》《周原遗址》系统介绍西周文明之前先周文化的类型划分、文化特征和代表性遗存,全面总结60余年来周原遗址的考古收获,并设置了贺家车马坑特展,将整体搬迁后的车马坑陈列在展厅内。另外,文化谱系篇还穿插介绍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考古学分支学科。
    
    石峁遗址出土的陶鹰 本网记者陆航/摄
    作为文物大省,陕西在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上表现不俗。“考古发现篇”也按时间顺序,历数陕西考古各时段重要发现,包括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探源文明 构建先史》,重点展示杨官寨、芦山峁以及石峁三个都邑性遗址,再现史前时期文明辉煌;第二单元《寻踪帝国 盛世再现》,介绍陕西境内丰富的秦、汉、唐文化遗存,包括都城、帝陵、贵族及平民墓葬等内容;第三单元《追迹古都 陶冶风雅》,介绍“王气黯然后”的陕西社会,重点展示士人生活如吕氏家族墓园、瓷业发展如耀州窑等内容。
    
    栩栩如生的羊尊 本网记者陆航/摄
    科技考古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对地观测等相关学科的帮助下,解决了传统考古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在考古勘探、年代测定、动植物及人骨分析、陶瓷与金属器物研究等方面拓展了考古研究方法。“文保科技篇”主要分为陕西文物保护工作发展阶段、陶瓷器保护修复与制作工艺研究、青铜器保护修复与科学研究、实验室微观发掘、壁画的保护修复与研究、法门寺出土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北方出土漆器的保护与复原研究等七个单元,展示了近年来陕西文物保护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
    
    展示的出土文物整体打包模型 本网记者陆航/摄
    以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陕西考古博物馆运用考古学科的逻辑、博物馆的语言,以陕西考古成就绘制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基因图谱”。陕西考古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6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博物馆楼、综合管理楼、考古研究楼、文保科技楼、公众考古楼、后勤保障楼等,充分满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陕西考古博物馆“院馆一体”的办公需求。其中,博物馆本体建筑总面积10700余平方米,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包括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两部分。常设展览为陕西考古史基本陈列,以陕西考古的发生、发展折射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和未来方向,达到向公众普及考古学常识的目的;临时展览主要用于展示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和专题研究成果。另有室外展陈区域10000平方米,分为历代砖砌、石刻文物、陶瓷标本等专题展示区。公众考古中心包括多功能报告厅、室外模拟考古区域等功能区,通过举办公众讲座、学术会议、考古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公众提供参与考古、体验考古的平台。
    
    展示的石峁皇城台城墙构件 本网记者陆航/摄
    中国考古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发展路径的重大使命。新建成开放的陕西考古博物馆是集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文物保护、教育展示为一体的大型博物馆。肇端于20世纪30年代宝鸡斗鸡台的考古发掘,为陕西考古事业奠定了基础,锚定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考古事业迎来真正的历史发展机遇。作为文物大省、考古重镇的陕西,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帮助下,率先成立省级考古研究机构。1958年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应运而生,主要承担陕西省境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任务。今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已经成长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体系完备、人才梯队合理、科研设施先进的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为一体的省级文物考古科研机构。接连涌现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从早年的蓝田猿人、西安半坡、宝鸡周原、秦始皇陵兵马俑、法门寺、汉阳陵等,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以来的神木石峁、延安芦山峁、高陵杨官寨、宝鸡周公庙、汉唐帝陵等27项入选考古遗址。依托重大考古发现,陕西先后建成了半坡、兵马俑、法门寺、汉阳陵、梁带村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博物馆和遗址公园,也成为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展示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重要载体,为推动学科发展与进步,繁荣文化事业,助力经济作出突出贡献。
    创建世界一流考古研究机构
    近代考古学18世纪末起源于西方。当西方学者在埃及、两河流域、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等地大肆挖掘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轰动世界的发现时,中国田野考古尚未起步。然而,一百多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中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为中华文明的永续传承贡献了学科力量。当前,中国考古迎来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更迎来了学科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陕西考古博物馆馆长孙周勇表示,中国考古已经有百年历史,教育、科研、管理自成体系,队伍庞大,田野发掘点遍布广袤大地,遗址时代纵贯万年,出土文物标本数以亿计,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中国考古的百年耕耘和陕西考古的六十年积淀共同促成了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建设陕西考古博物馆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系列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完成的第一项重大文化工程。
    
    展示的刘家洼遗址部分场景 本网记者陆航/摄
    据介绍,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建设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系列讲话、国务院关于加强文物工作的相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基于新时期考古工作的新使命、考古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通盘考虑陕西文物考古事业的现状与未来,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考古博物馆理念的提出,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优化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改善文物存储环境及研究设施、更好服务社会的一种有益探索;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连接世界考古研究、促进学科发展的一个前沿平台;是全面提升田野考古、文保科技研究等领域的一种保障;也是省级考古研究机构科研管理提升及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以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为契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将进入发掘研究、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公共教育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开启陕西考古新征程。陕西考古博物馆新成立的“四个中心”涵盖考古研究、科技保护、综合管理、公众考古等方面。
    考古研究中心将以区域考古、片区考古、基地+等全新方法和理念做好陕西全省考古工作,以研究引领发掘,以发掘推动研究,同时积极承担向博物馆“输血造血”任务,向公众展示最新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科技保护中心以先进、齐全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具有陕西省特色的金属、丝绸、壁画等文物开展保护修复研究,部分工作区域向公众开放,游客可通过透明的工作间看到文物的保护修复过程,加深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理解;综合管理中心服务科研、大力推进科研,稳步推进院馆各项工作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公众考古中心包括多功能报告厅、室外模拟考古区域等功能区,通过举办公众讲座、学术会议、考古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公众提供参与考古、体验考古的平台。
    
    展室一角 本网记者陆航/摄
    “百万年的旧石器遗存揭示了人类起源的别样图景,延伸了历史轴线;绵延数千年的新石器文化勾勒了文明脉络,增强了历史信度;周秦汉唐盛世文明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孙周勇说,近年来,陕西考古在东亚现代人起源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证据,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关中地区龙山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民族融合和长城文化研究发现新资料,石窟寺调查研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配合建设工程考古取得系列重要发现。依托考古发现,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体系;面向学科重大问题,凝练课题培育项目;围绕重大学科问题,参与主持“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未来,陕西考古应该紧扣重大学科问题,凝练以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项目”,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假说提供考古学证据;凝练以石峁遗址为依托的“新石器时代考古项目”,打开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凝练以周原遗址,秦咸阳城遗址,汉、唐长安城遗址为重点的“都城遗址考古项目”,为国家形成与发展,探究当时的社会结构乃至相关的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凝练以汉唐帝陵为主题的“帝陵考古项目”,丰富帝陵的考古学文化内涵,彰显帝陵考古对陕西乃至中国文化事业的重大意义。
    
    整体搬迁后的周原遗址贺家铜轮牙车马坑 本网记者陆航/摄
    孙周勇表示,陕西省考古研究和陕西考古博物馆将坚持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立足陕西,放眼全国,与国内外一流考古科研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陕西力量。陕西省考古研究和陕西考古博物馆将以发掘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方向,以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坚定文化自信为己任,组织实施重大课题,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开展跨领域多学科研究,阐释历史、以史育人;加大理论研究和学科能力建设,完善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促进优秀考古成果转化,展示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和话语权的专家团队。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建成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基础建设、资源互享、成果展示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标准的考古机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