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现场】玉技术与玉作坊
http://www.newdu.com 2024/12/12 08:12:07 未知 邓聪 参加讨论
玉技术指从石技术分化出来攻玉的工艺,如砂绳切割、轮轴机械管钻等。玉作坊,专指生产玉器的聚落,生产的玉器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供交换贸易,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玉作坊可以是全聚落的参与,也可是个别成员的玉作。玉器的定义从矿物而言,只有软玉和硬玉是真玉。而广义的玉器,包括一切“石之美者”,可称为古玉。东亚玉文化特征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玉文化起源甚早,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较早阶段约四五万年前,空间主要在西伯利亚西南部的阿尔泰山区。其二:专攻玉器技术约在九千年前已经出现,目前已知分布在黑龙江中游一带,如砂绳切割软玉技术,是针对软玉韧性而产生的,是石工中没有的技术。其三:玉器文化的传播范围甚广,几乎遍及东亚。玉器文化发生后,后来被赋予很高的社会价值。据知东北亚九千年前的环状玦饰传统,其后传播覆盖东亚大陆,无远弗届。 上述第一点广义玉器起源甚早的事实,是东亚玉器研究关键性的问题。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在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了一件墨绿色的绿泥岩的手镯。2019年发表碳14加速器测定年代,为IUP,50,0-41,0 kacal BP的阶段,可能是已知世界最早的玉石手镯的饰物。如果从文化方面考察,丹尼索瓦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最早象征主义,其中人体的装饰物十分丰富,尤其是4万年前初露峥嵘的玉石镯及大理石环,可能意味着为东亚玉石环状饰物源头,找到最早的证据,很值得从东亚整体玉石文化体系去深入思考。自一万年以后东亚玉器文化大传统中,无疑是玉环状的饰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时代延续至今,令人十分惊讶。目前我们逐步掌握俄罗斯阿尔泰地区旧石器时代以来,现代人类象征性行为初现的特质,玉文化中环状饰物是最深层的文化基因。中国玉器的起源,我们视野至少应关注到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近年笔者对日本北海道地区美利加及汤之里遗址出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玉石饰物,做了直接详细的考察。北海道汤之里遗址墓葬中发现目前全世界最早二万多年前的琥珀制品,另一些玉石坠饰的工艺技术,别具特色。全新世后东北亚地区环状玉玦、匕形器等组合在广袤空间的横空出世。我们估计史前时期存在过一条自东北亚起源,一直南下向东南亚大陆扩散,且跨海至东亚列岛的“东亚玉玦之路”,影响深远。 玉技术方面,2019年小南山考古发现的一件玉料,李有骞博士曾指出“断面上有砂绳切割的弧形痕迹”,碳14年代距今约9200-8600年。小南山玉玦发现可能是世界最早砂绳切割技术的论证。据悉俄罗斯沿海州鬼门洞遗址、韩国高山里遗址、日本桑野遗址等,也发现过砂绳切割玉器的痕迹,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目前东北亚新石器时代早期,砂绳切割作为玉文化核心技术的代表,是东北亚早期玉器研究共同关注的课题。 另一方面,现今考古发现可能在距今约7000年前起,以石质轴承构成水平旋转的轮轴机械重大发明,使得玉器大型穿孔旋截成为可能。笔者在1995年、2006年在澳门黑沙遗址环玦作坊内,发掘出几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轴承。其后,在沈阳辽宁考古研究所郭大顺先生处,又观察到查海遗址发现的石轴承,从技术形态和使用痕分析,可知是一件为牢固安装在车桩中孔的构件,观察其摩擦痕迹,应是木质辘轮机械的轴承。最后,锯片切割玉料技术,在东北亚全新世以后就很发达。距今5000多年前,红山文化特别是牛河梁遗址,使用锯片切割技术制成大型的片状玉器素材,长达30厘米、宽10厘米、厚0.5厘米。山东龙山文化玉器片切割技术异军突起,取代了绳切割在玉器开料上的角色,如五莲丹土遗址出土的一件大型玉钺,厚度在0.2-0.3厘米之间,长轴与中孔交错的位置,留有一处对向锯片切割的痕迹,意味深长。 玉器作坊是聚落考古的重要环节。玉作坊条件包括:(1)玉作坊是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生产玉器的场所。(2)玉作坊内常设有一些制作玉器特殊的遗迹,例如玉料储藏坑、旋转机械设备等,以区别于一般的居住遗迹。(3)加工玉器工具的存在,包括制作玉器工具与其他遗物及遗迹空间的关系。(4)加工对象玉器的成品、半制成品或破损残件的存在等。玉作坊的研究具社会考古学的深层意义,从玉器生产的角度出发,可以考察其生产组织、生产模式、流通分配、使用方式等问题。总之,玉技术与玉作坊是现今科技考古重要的课题,今后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系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