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石仲泉:邓小平奠定中国梦最直接的历史基础(3)


    声音
    颜晓峰:学习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
    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突出体现在指导改革的实践中,把握改革的时机、节奏、度量。这也是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把握时机就是审时度势,推进改革的时间要适当,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急躁冒进,准备不充分、条件不成熟,很可能夭折或留下后遗症;一拖再拖坐失良机,延缓改革的进程,会降低甚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邓小平说,“我们要抓住时机,现在是改革的最好时机”,“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如果错过有利时机,没有新的发展和新的作为,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他指出:“总起来看,主客观条件都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利。这个历史性机遇千载难逢,抓住就能赢得战略主动,否则就有可能陷于被动。”
    把握节奏就是规划改革的速度要合理,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改革是一个历史过程,如果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可能,用热情代替规律,企图超越事物发展阶段,只能是欲速而不达。同样,如果过分强调条件、困难、风险、代价,总在等待观望,缺乏使命感、紧迫感,也只能把差距拉大。改革就是一场竞争,竞争就有时间的尺度、速度的标准。所以,邓小平说:“从长远来说,改革的步伐不能太慢。”当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胆子大、步子稳,做到“蹄疾而步稳”。
    把握度量就是选择改革的措施要慎重,作用力不能过度也不能不及。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准确把握社会对改革的承受能力。邓小平指出:“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害问题,每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每一步都有如此重的分量,因此一旦发现不妥,就要迅速纠正。改革措施的作用力超过了社会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引起社会大动荡,扭曲改革目标,使得事与愿违。如果改革措施并没有达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愿望和要求,就不能形成改革的群众基础和动力机制,不会取得明显效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部署、重大举措和阶段成果,都是维护人民利益、反映群众心声的实际行动,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和广泛拥护。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人民的利益是检验改革和治理效果的根本标准。
    (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原所长)
    柳建辉:学习邓小平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近日,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柳建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至上情怀既是邓小平光辉一生的真实反映,又是我们学习、弘扬其精神风范的着力重点。
    柳建辉说,邓小平在长达几十年的领导实践中,以人民至上的博大情怀,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与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认识到,路线正确并不等于解决了一切问题,还要看党员干部是否带头执行,切实有效地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去认真贯彻群众路线。
    邓小平强调要做好经常工作,这就要处理好党的利益、群众的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粉碎“四人帮”后,在决定恢复邓小平领导职务的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他讲了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员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柳建辉表示,正是因为始终抱有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邓小平才能在其一生中始终“信念坚定”、敢于“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战略思维”,真正做到坦荡无私。
    邓小平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新形势下对如何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发展。”柳建辉说。
    践行群众路线,最根本的是尊重群众意愿和首创精神,坚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吸取思想营养和前进力量。邓小平曾真诚地说,不要把我们自己的作用看得过高。“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柳建辉认为,这些观点表明,既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又要善于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立党为公,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受到人民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
    (本报记者 陈叶军/整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