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名人 >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陈云(5)

 
    四、新的使命
    抗战胜利后,为了欺骗国内国际舆论,也为了争取时间,蒋介石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为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和平的真诚愿望,毛泽东决定亲赴重庆谈判。临行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决定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央主席职务,并增选陈云、彭真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同时根据中央关于要挺进东北建立根据地的指示,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彭真、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组成的东北局,以彭真为书记,立即起赴东北开展工作,原来准备南下的11万人的部队和两万名干部,也转为挺进东北。为了使东北局领导人与驻东北的苏军打交道方便,刘少奇还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名义,授予彭真、陈云中将军衔。
    随后陈云立即赶赴东北,组建了中共北满分局,任分局书记。不久后,东北局机关迁入哈尔滨,同北满分局合并。1946年6月中旬,中央决定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副书记,并以他们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同时决定设立东北财经委员会,作为东北解放区经济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由陈云任主任。
    陈云的工作刚刚开了一个头,军事形势突然发生变化,位于辽宁和吉林东部的南满根据地告急。原来蒋介石为了和共产党争夺东北,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方针,集中八个师10多万人的兵力,于10月中旬分三路向南满根据地大举进攻。
    这时,在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只有三纵、四纵两个纵队和两个独立师,合计四万余人,敌我力量悬殊,不得不放弃安东、通化等重要城市。到了11月中旬,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长白、潦江、抚松、辑安(今集安)五个小县,形势十分危急。
    此时东北局意识到,如果南满丢了,不仅可以便敌人集中兵力对付北满,而且特使东北解放区失去与关内的海陆交通联系,故决定成立南满分局和辽东军区,以加强南满根据地的统一领导。陈云考虑到南满得失关乎东北全局,意义实在重大,所以自告奋勇前往。
    东北局经过请示中央,决定任命陈云为南满分局书记,并由萧劲光和他分别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陈云、萧劲光一到临江,立即找干部谈话,了解大家对形势的看法。当时,由于部队不断的撤退和根据地的日益缩小,大多数干部情绪低落;南满部队领导为防万一,做好了主力部队继续撤退到北满的准备,更使人心浮动。
    于是,陈云在一次干部集会上发表讲话,分析了当前不利局面中的有利因素和历史的大趋势,鼓舞大家的斗志。并鉴于根据地太小,难以作战,陈云提议派一部分主力部队到敌后,创建游击根据地。为了贯彻南满分局的决定,萧劲光于12月11日在前线指挥部召开了辽东军区师以上干部会议。
    会上,在主力部队去留问题上发生了两种意见的争论,两三天没个结果。而这时国民党军三个师正在集结,准备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形势不容这种争论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于是,萧劲光给陈云打电话,请他亲自出马,拍板定夺。
    第二天会议一开始,陈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南满还有没有文章可做了?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大家讲完后,他说:同志们要我来拍板,我就拍这个板。我们不走了,一个人也不走,留下当孙悟空,在长白山上打红旗。
    接着,陈云深入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劣和主力去留的利弊。他生动形象地比喻说:东北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子是朝着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下一条尾巴。如果我们松开了这条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关键。坚持南满,可能使我们损失一半人,甚至四分之三,但可以使南、北满保住掎角之势,牵制住敌人四个军,使他们不敢放手进攻北满。相反,向北满撤,部队在过长白山时要损失几千人;撤到北满后,敌人追过来,还要打仗,又要损失几千人;而且失去了南满,北满也保不住,部队还得继续往北辙,撤到了苏联境内,早晚有一天还要打回北满,打到南满,那时,从南满撤下来的部队又要损失几千人。另外,主力走后,留下的部队和地方武装,也会受到很大损失。前前后后加在一起,损失的人也不少。两相比较,还是坚持南满比撤离南满损失小。
    然后,陈云又从敌情、我情、军情、民情和全国与东北的形势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坚持南满的可能性,使在座的人心悦诚服,异口同声表示不走了。就这样,要不要坚持南满的问题顺利解决了。事后,有人把陈云在会议上下的三个决心称作“三槌定音”。
    会后,在陈云与萧劲光的领导下,南、北满相互配合,南拉北打,使敌人始终处于两线作战,顾此失彼。不仅四次击败了敌人优势兵力对临江的疯狂进攻,而且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相继收复了辑安、通化、安东,恢复并扩大了南满根据地的地盘。这一胜利扭转了东北战局,改变了敌进我退的态势,为东北民主联军的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在四保临江的战役中,萧劲光在前方指挥打仗,陈云在后方主持地方工作,他一方面积极做一部分领导同志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努力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在战斗吃紧时,陈云和萧劲光都解散了自己的警卫班,身边只留下一两个警卫员。
    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和自由主义的思想情绪,陈云多次召开南满分局会议,从端正思想方法、健全党内生活等角度,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他在会上讲到要避免思想上的片面性时,再次提出了“交换、比较、反复”的六字诀。
    不过,正如陈云自己所说:“我感到有困难的,决非在人事,这我完全可以对付,困难在于军事,我毫无经验。发生争论时,我无从说话,必须弄清事实,弄清利害,才能下决心。本来懂得军事的人,有许多问题是常识问题,但对我来说,却非下大力去摸清楚不可。这件事比在北满不知苦多少倍,尤其因为军事常常追在眼前,非迅速决定不可,而且我不能不管。但我勇气还是有的,现在正鼓起勇气来补十年内战、八年抗战所未上的课。”
    事实说明,这一课,陈云补得很认真,也很有成效。萧劲光在回忆录中写道:敌人第四次向临江进攻时,我军由于连续作战,没有得到休整和补充,形势很严重,又产生了怎么打的问题。这个时候陈云主持召开了分局、军师干部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无论战争多么残酷,也要打下去。陈云“反复问大家,对这样的决定后悔不后悔。大家一一表态‘不后悔’。于是,他诙谐地一拍桌子说:‘我们学上海交易所的规矩,拍板成交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