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名人 >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陈云(8)


    七、“雏凤清于老凤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中央政治局于1978年12月25召开会议,讨论新增选的几位政治局委员的分工问题,决定陈云分管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政法工作。1979年3月,中央又决定由陈云出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从这时算起近两年时间,陈云把自己的精力主要用在了抓国民经济调整和几个重大历史案件的审理、平反以及党风党纪的整顿上。
    中纪委主持日常工作的负责同志曾向陈云请示工作方法问题,陈云当即回答:“抓党风。中纪委的工作指导方针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问题。”以后,当中纪委负责人问他对一次会议有何指示时,他又说:“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
    鉴于“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起初陈云所说的整顿党风,主要指的是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特别是党内民主的作风。有一次,他审阅一份报告稿,看到上面说“文化大革命”得以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民主集中制被破坏,民主生活很不够。他让秘书转告起草人:应该说党内民主集中制没有了,集体领导没有了,这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中纪委第一次全会上,陈云又说:中纪委的基本任务就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也就是要实现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了从制度上保证这种局面得以巩固,陈云还指导草拟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要使党内生活正常化,不仅要为过去的冤假错案平反,而且要妥善处理犯错误同志和制造过冤假错案的人的问题。在这方面,陈云的所作所为,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例如,中央为了处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案件,成立了有中纪委、中组部、高检院、高法院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两案审理领导小组,他们在工作中碰到对一些跟着林彪、“四人帮”的人如何处理的问题。
    对此,陈云指出:“文化大革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政治斗争,因此,除了对若干阴谋野心家必须另行处理外,对其他有牵连的人,必须以政治斗争的办法来处理。这种处理办法应该是使今后若干代的共产党人从中取得教训,从而对党内斗争采取正确的办法。
    由于他的这个意见,解脱了一大批人。即使对这两个集团里的人,他也提出林彪集团中的人过去有战功,在处理上要同江青集团有所区别,对年老有病的要保外就医;对江青集团的主犯,他同意判重刑,但反对用极刑,说如果开了杀戒,对后代不好交待。陈云的这些意见,对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1981年5月,陈云在杭州休养期间,亲笔写了一份意见书,指出: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不警惕干部青黄不接的状况,在老干部陆续病倒、病死时,被迫仓促提拔一些不很适当的中青年干部;另一种是从现在起就成千上万地提拔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让他们在领导岗位上锻炼,同时由老干部传帮带。
    在这份意见书中,陈云还提出了有关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的几个具体措施,一是中组部要成立青年干部局和技术干部局;二是各级组织都要设立辅助机构和辅助人员,如研究室、书记助理等;三是老干部退居二、三线后,在政治、物质待遇上要给予保证和优待。
    邓小平看过意见书说:老干部方面的问题还没处理好。为此,陈云回到北京后,又召集中组部和总政治部的负责人开会,形成了《关于老干部离休、退休问题座谈会纪要》。不久,他的这份意见书和座谈会纪要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印发。
    会后,中央留下各省、市、自治区的党委书记开了三天会,专门讨论这两个文件。陈云对有关问题做了说明和阐述,邓小平则表示完全赞成,他说:我和陈云交过心的,就我们自己来说,现在退实在心里非常愉快。但现在还不能退,除了要过问国家的政策、党的方针以外,我们两个人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选拔中青年干部的问题,这是最大的事情。
    面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陈云在写出《计划与市场问题》一文后,并没有间断他的思考。1981年年底,陈云又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观点。综观他在此前后的发言、批示、信件,不难看出他所说的这个计划经济与之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完全不同的。
    1982年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上海代表团部分同志去陈云家中与他座谈。他在谈话中着重讲了搞活经济与宏观控制的关系问题,并借用鸟和笼子的关系打比喻说:鸟不能捏在手里,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如果说鸟是搞活经济的话,笼子就是国家计划。“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就多大,不一定限于一个省、一个地区,也可以跨省跨地区,甚至跨国跨洲;另外“笼子”本身也要经常调整,比如对计划进行修改。但总要有个“笼子”。
    为什么一定要有个“笼子”呢?陈云在另一处讲话中说得很明白:“搞好宏观控制,才有利于搞活微观,才能做到活而不乱。”
    1982年中共十二大后,老一辈革命家开始陆续退居二线,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发挥余热,1987年11月10日,陈云接替邓小平,成为中顾委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主任。
    1992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当年“五一”节前夕,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和市长黄菊向正在那里休养的陈云汇报工作,陈云笑着对黄菊说:“不是有新闻记者向你打听陈云对开放浦东的态度吗?你回答得好,我非常赞成开发、开放浦东!”临别时,陈云把手书的两句唐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赠给了他们。
    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共于10月召开了中共十四大,确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自此,陈云开始过起了离休生活。
    1994年5月,陈云因肺炎住进了北京医院,并在那里度过了他最后的岁月。
    1995年4月10日下午2时零4分,陈云在同疾病顽强斗争了321天后,终因年事太高,各种脏器功能均已衰竭而不幸与世长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