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张剑平:“现代化范式”在方法论上的误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批评“革命史观”的呼声日渐强烈,以“现代化范式”撰著的史学著作相继出版。近年来,以“现代化范式”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著作(题名为“重说”、“重构”、“重写”等)纷纷登台亮相,“重写中国近代史”可以说形成了一股学术思潮。
    目前,提倡用“现代化范式”撰著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在方法论上有一些共同特征,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反对将中国近现代历史写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历史,反对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些重说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封面明确标明:抛弃官方阶级分析方法,用现代化史观重新解说中国历史。有些学者认为,“革命史观”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历史观念,是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是政治宣传品,这样的历史著作是缺乏科学性的。
    第二,要求用“现代化史观”取代以往的阶级斗争史观,或者说用“现代化范式”取代过去的“革命史范式”。有些学者提出,近代化(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融入世界和走向世界的历史。
    第三,在历史认识上具有很大片面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中国近现代历史著作颂扬的是革命,现在是全面否定革命,称颂改良。在一些学者笔下,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落后愚昧罪孽深重,辛亥革命搞糟了。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现代化之门,清末改革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的干扰,中国会一步一步走上现代化道路。在一些人笔下,慈禧太后、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过去遭到否定的人物,正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功臣。
    第四,简单地以现实比附历史,否定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一些提出“告别革命”的学者认为之所以出现“文化大革命”这一灾难性后果,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袖长期崇尚革命和暴力的结果。有些倡导“现代化史观”的学者认为过去的历史观是“狼性”的历史观,有人提出过去我们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认知,存在着怨妇、泼妇、情妇“三妇”心态,他们主张必须走出把革命粗鄙化的文化心态,用“理性”的态度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历史。有人片面扩大西方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提出中国要发展,必须先被殖民三百年的观点。
    新时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有了长足发展,从现代化的角度审视中国近代历史,有助于历史认识的深化和研究领域的扩展。但是,有些学者将现代化与革命对立起来,否定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片面强调现代化,这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因为,革命与现代化,民族独立与繁荣富强,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无论是在晚清政府还是民国时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其发展的道路是非常艰难的,取得的成效也是十分有限的。过分强调中国近代的现代化,把它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其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以这样的方法论撰著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必然缺乏科学性,这类著作的泛滥必将造成历史认知的混乱,把它作为大众普及读物,势必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作者系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