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2014年绝不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断想


    今年全国两会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王毅部长针对日本当局的种种挑衅行径,形象而义正词严地指出:“2014年不是1914年,更不是1894年。”在这里,2014年毫无疑问所指的是当今,而1914年和1894年所指的则是给世界和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两次战争爆发的年代。
    19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年,这是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而挑起的一场历时4年又3个月的大规模战争,战火席卷欧亚非3大洲,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伤亡人员接近3000万。2014年之所以不是1914年,是因为在当今世界,独立自主已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蓄意制造事端,借机发动战争的法西斯主义早已为人类所不齿。2014年之所以不是1894年,则是因为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所带来的历史灾难令中国人民不堪忍受;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中华各族儿女决不允许那幕历史的悲剧在今日重演。
    对于近代以后的中国人民来讲,1894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记忆中抹去的,“甲午”二字自此成为一种纠结。甲午战争时,清政府的财政相当于日本的1.5倍,海陆军规模远大于日本,结果却是惨败。究其原因,清政府不可能找到。但蒙受奇耻大辱的中国人民则逐渐感悟到,在列强面前,腐败落后的晚清王朝最后留给中华民族的只能是灾难和耻辱。
    恩格斯在《致尼·费·丹尼尔逊的信》中曾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中日甲午战争至今已整整120年了,联系战后的历史,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伟大革命导师的这句名言充满了历史的辩证法。那么,就中国的近代史而言,应怎样理解这种补偿呢?
    首先是侵略引起反抗。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正是这种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不敢瓜分中国 ,也永远不能瓜分中国。
    二是屈辱唤起了觉醒。甲午战争后,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艰苦探索,中国人民最终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爱国主义的支撑,向外国学习势必走入全盘西化、民族投降的歧路;而不打破封闭状态,不独立自主地实行对外开放,又势必积弱积贫,既不能强国,也不能救国。
    三是中国人民作出了符合历史规律的选择,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认识这个问题,需要将近代史同现代史联系起来看,为了使中华民族富强起来,经过许许多多的选择失败之后,唯有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获得了辉煌的成功,使中国开始走向了独立、统一、逐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事实表明,人们在选择历史的同时,历史也在对人们的各种选择进行筛选,从中不断淘汰那些不符合国情及其国际环境的随意选择,而只青睐那些符合历史规律的明智选择。
    总之,侵略引起反抗,屈辱唤起觉醒,中国人民作出了符合历史规律的选择,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进步,使历史的灾难最终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2014年,针对日本等周边个别国家当局觊觎我国领土的种种挑衅,“一看到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史料就痛切肺腑”的习近平借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之机,直言不讳地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作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党的各个时代核心领导们的爱国强国之音也都掷地有声,底蕴深厚,不仅始终不渝地彰显着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治国方略,而且爱国主义情怀溢于言表、爱国主义精神振聋发聩。对此,我们每一位爱国的炎黄子孙无不感到扬眉吐气,我们有理由理直气壮不断地体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复兴华夏的中国梦正在逐步成真,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虽然2014年又逢中国旧历甲午年,但1894年的悲剧绝不可能在今天重演。
    2014年绝不是1894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