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说”与“一源说”孰是孰非?(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8:11:28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记者 闫勇 参加讨论
史前考古研究范式引发争论 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Colin Renfrew)说,“考古学中最激动人心的新发展并不是在实验室取得的新成就,也不是改善测年法或研究早期社会环境方面的成功,而是在视野和理论基础方面发生的变化。”史前考古学及其研究范式是相辅相成、共同演进的。作为了解史前社会的唯一途径,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人们对史前社会的认知。 过程考古学(又称新考古学)创始人、美国著名考古学家刘易斯·宾福德(Lewis Binford)认可伦福儒关于“促进美国新考古学产生的主要因素居然是碳十四测年技术”的说法。这也印证了学界对于过程考古学研究范式的归纳,即过程考古学拥有唯物主义的本体论、中立的价值观念和以系统科学对假说与概念进行验证的研究方法。学界普遍认为,过程考古学的内核与其青睐的研究方法十分适用于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从“现代人类晚近非洲起源说”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来看,其采用的分子人类学、遗传考古学甚至近期一些学者的人口模型都极为强调研究方法的逻辑。所以,“现代人类晚近非洲起源说”的演绎、推论应该属于过程考古学的大框架之内。魏文斌对记者表示,“考古学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目标的不断细化,要求学者在考古研究中不断引入新的手段、技术和方法。”但并不是说过程考古学是一种完美的学说。 而“人类多地起源说”多采用地层学、类型学(形态学)和化石证据等研究手段,应归类于传统的文化历史考古研究范式。这种研究理论自20世纪中期以来影响逐渐减小,但依然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之一。魏文斌认为,“地层学与类型学属于考古学的基础研究方法,但是仅凭它们难以取得更多的细节信息。”因此近年来支持“人类多地起源说”的学者也应用了科技研究方法,渐有向过程主义研究方法靠拢的趋势。但是部分学者也注意到,这部分研究所采用的铀系测年法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古人类人骨化石的测序。“人类多地起源说”青睐的传统文化历史考古研究范式难以与其新采用的自然科学手段形成完美配合。另一方面,“人类多地起源说”提出的各地人类之间分别进化的观点是以类型学(形态学)和化石证据的传统研究方法得出的证据为支撑,在当前分子人类学的进展面前已经显得被动。其各地区人类祖先基因流动的观点虽然借助了过程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但尚停留在假说层面,并无直接而有力的科学证据,难以自圆其说。 尽管如此,并不能说明“非洲单一起源说”及其背后的过程考古学的研究范式在人类起源领域大获全胜。在仅有遗传证据的条件下,这一说法并不能完全说服持有不同声音的考古学家。人类起源谜题的破解,还需要更多的基因研究成果和化石证据共同印证和配合,其背后的不同研究范式也各有其能,不可偏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日军侵华新罪证《山西大同万人坑发掘记事》面世
- 下一篇:牢记历史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