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以来太湖东部平原聚落形态的分化及驱动机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1:11:19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吴俊范 参加讨论
【摘要】本文以宋元以来太湖东部平原的水环境变化为基础,具体分析作为人居生活场所的聚落在形态、分布方面的适应性变化,并揭示其背后的自然与人文驱动力。宋以后江南人口压力的增大和水网泾浜化的发展,促使太湖东部平原聚落的形成模式逐渐归于两种,即低乡与高乡。低乡地表水充沛,聚落营造的原则以开浚河浜、排除积水为先,宅随浜而就,交通以行船为主,因而房屋沿泾浜分布,具有集村产生的条件。高乡地表水量不足,人们开凿河浜的首要目的在于引潮和蓄水,随之形成以屋宅为中心、浜随宅就的聚落格局。由于高乡河道浅窄不利于行船,住宅与河浜呈离散性分布,聚落形态以散村为主。本文研究证明,除社会经济因素的阶段性影响外,地势、河流水性、潮汐等地域性自然要素,对于太湖东部平原聚落形态的塑造具有本底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太湖东部平原 聚落 形态 水环境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BLS005);“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4PJC085)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试论盘龙城遗址的区域特征
- 下一篇:辽中京道城址的考古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