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研究要彰显“本土话语”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9:11: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记者 张清俐 参加讨论
21世纪初,中国世界史学界提出,要创建世界史研究的“中国学派”,很快引起中国史学界思考。如何打造彰显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走向世界,成为新时代中国史学工作者的学术使命。“欲立而先破”,近年来,通过反思史学研究尤其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干扰,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认识到,21世纪中国史学应扎根中国大发展的实际,探索中国学派的成长之路。 不能迷失“主体意识” 2002年10月,在武汉大学举行的新世纪世界史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强调:“应鼓励原创性的开拓,要说自己的话,出自己的书,形成自己的学派——中国学派。” 在吉林大学世界史系主任任东波看来,“中国学派”命题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对长期以来表现在学术生态上研究偏颇的反思,这种偏颇主要体现为“西方中心主义”的史学传统对中国史学界的影响。 19世纪末外国史学思想传入,对20世纪中国史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如20世纪初,以进化历史观为基础的“新史学”;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受德国兰克学派影响的“史料学派”;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现了以西方“文化形态史观”为理论基础的“战国策派”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表示,除此之外,王国维、陈垣等学者在中西史学交融的研究实践中,提出了有较广泛影响或较大反响的理论与方法。 新时期出现了另一波汲取外国史学理论的高潮,在推动当下史学创新与发展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史学界和世界史学界对西方史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的批判性吸收、利用还有所欠缺,20世纪初出现的对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崇拜和倾倒现象似乎重新出现。”任东波认为,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国史学研究者对“文化传播的欧洲中心论”的负面影响意识不足或对其批判不足。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广智表示,我们如何认识与处理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的关系,是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需要正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我们一方面应全面系统地了解与认识西方史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另一方面在增强引进自觉性的同时,应克服借鉴的盲目性,决不能迷失中国史学家的“主体意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全球视角关注二战环境史
- 下一篇:今天我们如何纪念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