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2:11:35 《求是》2015/12 :《中国抗日战争 参加讨论
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奋起御侮的人民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都为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决定抗日战争成败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是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积极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御外侮。从鸦片战争开始,几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抗击外敌入侵,但始终不能集全民族之力共同御侮,摆脱不了一盘散沙、屡战屡败的命运。正如毛泽东所说:“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具政治组织力的先进政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继续不懈努力,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实现了近代以来不曾有过的全民族共同抗敌的崭新局面。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维护者。 明确提出并坚持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实行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强国,必须实行一条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指导方略。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十大救国纲领,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这篇纲领性文献中,科学分析了所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特点,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以极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勾画出全国持久抗战发展演变的3个阶段,阐述了中国在战略相持阶段转弱为强、准备反攻的重要意义,指明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光明前景,以其光辉思想指引全国军民最大限度地动员、武装起来,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创造有利于全国抗战的战略格局。基于对中日双方优劣短长的科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实行战略创新,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制定了一整套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纲领、原则和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四大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策应,构成了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有效地牵制和歼灭了大量日军,抗击了几乎全部伪军。人民抗日武装在战争中赢得群众的极大拥护,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坚持抗战的主力军。广阔的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大规模的敌后游击战争,在持久抗战中发挥了重大的战略作用。 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表率作用,以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和必胜信念。抗日战争是一场长期、艰苦、复杂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号召、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视为崇高的使命,并且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作为敌后抗战的大本营和指导中心,是广大进步人士和革命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在抗日各条战线上,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不朽的民族之魂,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强有力地激励着全国人民的热情和斗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抗日战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本文选自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成果《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的“绪论”,本刊发表时略有删改并加了标题。)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编写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今天我们如何纪念新文化运动?
- 下一篇:《魏书》纸背元代文献具有双重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