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中国的埃及学研究要“走出去”


    本报长春6月28日电(记者耿雪 袁华杰)近日,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埃及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来自中国、英国、德国、瑞典等7个国家近20位学者参会讨论。
    古埃及圣书体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都有表意成分,通常被称为象形文字。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海利认为,古埃及语大多数词汇的造词原则类似于汉字当中的形声字,其限定符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汉字的部首,而以“麻雀”形符号为限定符的词汇大多含有消极的意思。无独有偶,在汉字当中,以“犭”为部首的汉字往往也带有消极意思。以往研究中,对两种文字的比较多从字形、字义和构字法的角度出发,而王海利则将古埃及文字的限定符和中国汉字的部首进行了比较,他认为,两种不同文化赋予某种动物特殊的感情色彩有助于加深对两个文明体系的认识。他的观点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议,尽管这种比较的方式和内容有些许值得商榷之处,但这种研究思路“让人非常感兴趣”。
    “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埃及学国际研讨会,也是国内埃及学学术界召开的第一次专门性会议。”此次会议的组织者、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李晓东告诉记者。他表示,此次会议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这对于中国埃及学研究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学者们也认识到国内埃及学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寿福表示,国内埃及学学者数量少、研究方向分散,学科内交流也存在一些不足。对此,国际埃及学会前会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埃及学学者伊恩·肖表示,中国的埃及学研究要“走出去”,一方面,中国埃及学学者要实地参加埃及的考古工作,要看看世界各国的埃及考古是怎么做的;另一方面,国际学者也很希望了解中国埃及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