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8:11:45 人民日报 胡德坤 参加讨论
敌后战场的反攻与胜利(1944—1945年) 1944—1945年是中国敌后战场从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的时期,也是日本对中国敌后战场的“治安战”走向彻底失败的时期。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海上交通线被切断,难以保持本土与南方战线的联系。为挽救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计划在中国战场发动大规模的以打通大陆交通线为目标的“一号作战”,这就必然减少对中共敌后战场进行“治安战”的兵力,从而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机。1943年底,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大城户三治中将对经过日军3年“扫荡”作战的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的情况作了如下估计:“日军占领着中国东部的重要地区,重庆政府被压迫于黄河以南的内地及山岳地带,仅仅保住了残余势力。与此相反,中共军队乘日军转用减少之机,在华北、华中富庶地区建立了牢固的地盘,取得了巩固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拥有强大的势力……他们的首脑部在长期的逆境中克服了种种困难,走过了苦难的历程,其坚强意志和智谋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华北方面军预计,当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时,中共敌后战场必定会进行反攻。 1944年,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各抗日根据地确实开始了局部反攻,并尾追日军,在新的敌占区开辟和扩大根据地,缩小了日本占领区。在“一号作战”期间,日本参谋本部次长秦彦三郎中将向大本营报告说,“原日本占领区的治安急剧恶化了。”此时,日军已无力对中共敌后根据地发动攻势,只能收缩战线,退守重要地区和铁路两侧地区。同时,中共军队已成为日本从中国攫取、运送物资的最大障碍。到1944年底,日本占领区缩小到“点”(城市)和“线”(重要交通线两侧),而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显著扩展,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格局。1944年,中共敌后战场通过局部反攻,进一步得到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总人口从8000万上升到9000万,抗日武装正规军由47万人上升到65万人,成为1945年中国对日反攻作战的主战场。 进入1945年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继续败退。在中国战场,既要面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又要准备应对美国在中国沿海登陆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可以说是四面楚歌。从1945年开始,敌后战场展开了以攻占战略要地为主要目标的春季和夏季两大攻势作战,使敌后抗日根据地迅猛扩展。日军面对中共军队的反攻,步步后退,已不能对敌后战场进行“治安战”,从而宣告了日本对敌后战场“治安战”的彻底失败。 日本对中共敌后战场“治安战”的失败表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将日本拖入持久战泥潭而不能脱身,导致日本在侵华战争中走向失败。1939年前,是中共开辟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阶段。1940年百团大战标志着敌后战场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1944至1945年,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则是中国战场反攻的主要力量。即是说,在8年全面抗战中有5年时间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战与反攻的主要战场。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作者为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加强宏观视野下的微观研究
- 下一篇:从“大抗战史”角度展现华侨华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