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逻辑中领悟正确历史观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2:11:4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记者 郑飞 吴楠 参加讨论
11月13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27次学科论坛暨首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与会学者表示,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实情出发,可以更好地说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可以更真切地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可以更好地领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性。学者强调,历史中蕴含的逻辑能给人深刻的启迪。 推进最新成果进课堂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欧阳军喜表示,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有中国立场和中国意识。“所谓世界眼光,就是我们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应看到同时代世界局势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所谓中国立场和中国意识,是指我们的问题意识是中国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的。” 欧阳军喜提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必须具有时代意识和现实关怀,要关注当下,倾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 “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我们必须承担的重大历史责任。”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陈占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回顾了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总结了作为历史沉淀的重要经验,提出了很多需要下气力去进一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这方面,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学科建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老师们肩负着重大责任。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也表示,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善于研究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心理特征,不断深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教育教学改革。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表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门普通的学科,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师,不仅承担“教学”任务,更担负“育人”之责。如何用正确的观点与思想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是每一位高校思政课老师都面临的课题。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表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正确地分析历史,在向学生传播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他在现场提出了一些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如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什么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社会主义改造是否有必要?等等。 陈占安表示,在新形势下,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和社会现象,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必须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的主导作用。 会议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主办,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承办。会议设立了三个分论坛,分别围绕“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逻辑”、“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国家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方法”展开。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锻造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
- 下一篇:抓住重点问题推进中国边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