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日记反映晚清史馆百态(2)


    修史人员考绩勤怠不一
    考勤制度旨在督催在馆人员按时到馆编纂史书,有效推进史书编纂进度,是保证史书编纂效率的馆规。史馆规定:“赶办之法,在勤考课。考课密则勤,惰易稽,功效日见。”晚清史馆的考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官修史书的编纂,保证了修史质量。
    修书各馆对考绩都很重视,国史馆、实录馆、会典馆、则例馆都有相应的“堂期功课档”、“月功课表”、“清档”等规定,记载馆中人员的工作进度,督促修纂人员按时完成纂书任务。比如,实录馆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凡总纂、纂修、协修、收掌、校对等官,毋令擅入擅出。每日到馆,勿使旷误,逐日画到,由提调官加押存查”。又对收掌、提调、监修、总裁等官的职责作了规定:“满汉本应派收掌官四员专司其事,逐日记明档簿,提调不时检查,至纂书体例及书内有应斟酌之处,并请监修总裁、总裁指示,纂修官与提调毋庸搀越。”
    对于这些规定,有些人能坚持馆规,逐日到馆,晨入酉出。《翁心存日记》载,翁心存在担任实录馆总裁后,节假日坚持上班,例如,咸丰二年正月初六日,“又至馆拜提调以下诸公,遂回”。春节期间,翁氏仍然坚持去实录馆,拜会提调以下纂修人员,可见其忘我精神。其余如灯下校史、带病坚持校史等,日记中多有记载,反映了他对史馆考勤制度的严格遵守。再据《翁同龢日记》记载,翁同龢也严格遵守馆规,体现了他对实录编纂的敬业精神。例如,咸丰五年,“馆事益繁,每日赴馆赴署,几不暇给。归侍大人,秉烛理案牍,漏三下,乃入室披书,或课一文,或习书,久而安之,不以为倦也”。
    不过,从晚清史馆的总体而言,史馆考勤制度虽严,但实际考勤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且越到后期越严重。比如光绪时期的国史馆,总裁额勒和布指出:“是以光绪十五年至十九年考课,所有誊录员数不及往届四成之一……若不设法鼓舞,实属竭蹶万分。”《翁同龢日记》在记录光绪会典馆时亦言“汉股无一人来者”。这些记载反映了晚清史馆荒怠考绩的真实情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