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2)


    凸显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战略思想以及对武装斗争的领导贯穿十四年抗战的始终,中流砥柱作用连续而完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身居前线的中共满洲省委基于对形势的敏锐判断,于1931年9月19日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率先举起抗战旗帜,这是中国抗战史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宣言。其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加强对义勇军的影响,并组建抗日游击队,成立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独立领导的抗日武装,其斗争历程为我党统一战线理论、抗日根据地建设和游击战等战略战术积累了鲜活经验,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体上,前六年抗战是中国共产党抗战主张和战略思想初步形成时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战同步发展,这是体现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阶段。“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提出和落实,有助于完整地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中流砥柱作用。
    凸显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我国史学界早已提出这一论断,但习惯上却以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的历史来支撑这一结论。其实,前六年抗战历程同样可以证明这一点。当时,欧洲战事还没有开始,中国人民在异常艰苦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实际上已经构成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战争的基础和先导。
    当欧美大国绥靖政策大行其道之时,中国率先承担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重任,不仅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还发表了世界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宣言,并开启了国际反法西斯联合斗争模式。中国抗战最大程度地牵制了日军北上和南下的侵略步伐,为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抗战既是为民族解放而战,也是为世界和平而战,历史性地承担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东方主战场地位实至名归。
    凸显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十四年抗战”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前六年抗战同样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救国的自觉性,民族志士们本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血战在反侵略的第一线。白山黑水间,有东北义勇军“三十万人不解甲”的壮烈,也有东北抗日联军“伟志兮!何能消减!”的顽强。“宁为义勇死,节烈永芬芳”、“前线传捷报,骨肉遭祸殃”是家族抗战的写照,上海抗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绥远抗战,连成血染的诗篇。中华民族在九一八事变后呈现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比近代以来历次抗争都更深入更持久。1935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聂耳以东北义勇军血战史为依托而创作的文艺作品,后被确定为国歌,这恰恰体现了我国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战的高度认可。
    十四年抗战历史已成为过往,然而民族英雄用赤胆忠心凝结的抗战精神必须永载史册。“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助于将前六年与后八年进一步整合,凸显中华儿女始终如一的民族情怀,这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及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总之,“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全面落实不仅关系到抗战史实的梳理,而且关系着重大理念的完善。凸显上述理念,有助于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贯穿为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进一步发挥“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的功能。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