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现代史 >

非殖民化时期英帝国暴力机制研究(1945-1964)


    摘 要:为了应对殖民地民族主义的发展,英国政府建立了中央化的暴力控制体制,新组建了准军事化的警察部队和殖民地警察情报系统,实行“紧急状态”打击激进分子,争取时间培养亲英势力。然而,英国政府用武力解决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反而弱化了殖民统治的合法性,庞大的军警力量成为它难以承受的负担,这一切都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走向谈判桌。通过分析殖民地警察进而英帝国的属性,本文认为“合作者理论”并不适合于非殖民化时期。非殖民化时期充满了暴力强制带来的混乱,英帝国的非殖民化道路并非多么“和平”。
    关键词:非正式帝国 殖民地警察 权力转移
     
    国内外学界虽有多种关于非殖民化的定义,但究其本质都可归为英国丧失对殖民地某种程度或某些方面的控制。众所周知,暴力的使用和控制对政权具有关键性意义。因而,研究殖民者在非殖民化过程中暴力的使用方式和最终让渡途径是研究该进程的有益切入点。以非殖民化过程相对显得“和平”的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为研究背景,更能揭示暴力机制在非殖民化过程中的作用。[②]
    既然暴力机制属于一种控制手段,要理解英帝国的控制殖民地的方式首先要理解现代“帝国”的含义。“帝国”不同于“大国”的概念。大国是一个单一实体,对非国土范围内的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控制比较松散,往往仅控制外交领域,表现为霸权的形式。而“帝国”则包含宗主国和殖民地区两个部分,宗主国对殖民地区实行的是严格的包含内政和外交的帝国控制。在帝国内部,宗主国对殖民地的控制既不像国家对其社会成员的控制那样紧密,也不像强大的国家对较弱的国家的控制那样的松散。这在暴力机制方面表现为两个特征:一是殖民地的警察和人口比远低于宗主国的比例,二是宗主国一直保持对殖民地暴力使用的终极控制权。
    那么决定这种暴力机制运转和让渡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呢?西方学界大概从三个角度,即宗主国意愿、国际压力和殖民地政治环境变化加以考虑。[③]最后一种角度以罗纳德·罗宾逊(Ronald Robinson)的“合作者理论”最为著名。尽管有关“合作者”的定义争议不断,但是在如何保持殖民统治的问题上,他的分析基础被广泛接受,即相比被殖民者而言,殖民者的数量很小,不得不借助本土合作者来实行统治,一旦丧失了当地合作者的忠诚,殖民者要么选择离开,要么只能被赶走。[④]这只是他整体理论的一个方面,他还和其他学者一起提出英国实行的策略是:有可能时皆为无形帝国,只有受到挑战时,才将无形帝国转化为有形帝国,[⑤]而这种挑战则来自非西方社会内部所发生的变化。[⑥]尽管罗宾逊承认自己的理论更适用于欧洲扩张的背景,然而是否可以从他的理论得出如下推论:非殖民化时期是“合作者”逐渐大部丧失,“合作”模式自动转变,帝国再一次进入无形化的时期,但其中似乎又有矛盾,即按照罗宾逊的逻辑,当非殖民化时期面临民族主义者挑战时,英国应该选择加强直接的控制,而非放弃有形帝国。本文尝试在分析英帝国暴力机制的同时审视此种理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