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57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 newdu 参加讨论
问:德国的联邦议会大选结束了.你能为这一次选举的竞选活动总结一些特点吗? 答:德国政体实行“议会内阁制”,政府产生于议会,议会不仅具有表达民意和立法的责职,还兼有选举总理和监督政府工作等任务。因此,此次联邦议会的选举,意味着选举总理和新政府。 从时间上来看,此次大选的竞选活动在去年年底便已拉开序幕,大致包括五个阶段:确定总理候选人名单、各政党出台竞选纲领、在不同选区宣传拉票、两大人民党总理候选人举行电视公开对抗赛以及之后的进一步角逐,真正意义上的竞选是在电视对抗赛前后才拉开帷幕的。 总体来看,此次大选竞选活动与以往的有共同之处,也有一些独特点,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 第一,大选是在欧债危机未得到彻底解决的阴霾下举行的,由此也决定了各政党竞选纲领主要围绕欧洲政策及振兴和促进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与措施而展开。 第二,两大人民党总理候选人的竞选战略差异较大。默克尔采用的是“亲民”手段,大力宣传在过去执政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并强调“向前看”,同时吸取以往教训,有意不将棘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纳入竞选纲领范畴。社民党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虽然在2005-2009年大联盟执政期间颇受民众拥戴,但由于其本人在过去四年的一系列额外经济活动和收入,也由于其竞选战略、尤其在竞选广告方面以揭示默克尔执政期间大量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且在最后一周又发生“中指事件”,由此给不少民众留下了负面偏激的印象,从而反向地促成了对默克尔及其政党的有利态势。 第三,各政党在对于本次大选的组阁意向和竞选目标上与上次大选有所不同。自2009年选举以来,联盟党由于默克尔在欧债危机中的良好积极表现,在支持票数上初期与四年前的33.8%相比稍有提高,期望与自民党继续联合执政,而自民党在过去四年由于原来诸多许诺未能兑现等原因,支持票大大下降,此次竞选的重点是保证继续留在联邦议会,并争取与联邦党继续执政。 社民党和绿党自一开始起便决定携手竞选,并各自否定了与联盟党联合执政的可能性。尤其是社民党在2005-2009年大联盟期间,民众的支持率“一落千丈”,从原来的36.2%降至23%,创历史新低,为此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泰因布吕克从一开始便拒绝与默克尔再度联合执行。 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及某些政策诉求上的差异,左翼党虽表示可考虑与社民党携手,但社民党从一开始也否定了与其合作的意愿。 第四,在最后四周,即在两大人民党总理候选人于9月1日进行电视公开对抗赛及嗣后各自接受电视实况转播采访后,一方面随着社民党人气的上升,联盟党的竞选意识也逐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尤其是在9月15日基社盟在巴伐利亚州获得绝对多数票后,自民党为了保证进入联邦议会,开始争取从支持联邦党的选民中拉“第二票”。而无论是默克尔还是原总理科尔均有鉴于今年1月下萨克森州的惨局,出面表示坚决反对此举,所以竞选活动的后期,自民党被孤立,最终首次在联邦德国历史上未能跻身进入联邦议会。 第五,此次大选媒体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德国电视二台和图片报均打破大选投票前十天不再公布民意调研结果的惯例:德国电视二台在上周四、图片报则在大选的当天还发布了最新民调结果。今年4月才成立的反欧元政党“德国选择党”通过媒体造势,在最后阶段支持率不断攀升,最终拿走4.7%的选票。据统计,在此次大选中,参选人数比四年前有所增加,从原来的近70%增加至现在的约73%,其中近17%的选民在最后几天、约15%在最后一天才决定投票意向。 问:在德国,一党执政一般比较困难,通常需要联合其他政党。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 答:确实如此。在联邦德国愈60年的发展历程中,仅在1957年阿登纳时代才有过短暂的一党执政时期,其余近60年基本以多党联合执政为主。 总体看来,虽然每次大选均有愈20个不同政党参与竞选。此次参选政党共计有34个,但为了避免魏玛共和国时期议会多党并存、政府不断更替或希特勒时期议会一党专制而造成纳粹德国独裁行径的重滔复澈,联邦德国在50年代就引进了“两票制”和“5%门槛”原则,使得1980年代初以前进入联邦议会的政党数量保持在“二个半”,其中执政党通常由“一大一小”——联盟党或社民党与自民党联合组成。两德统一后,由于80年代“绿党”的产生,以及原东德地区“民社党”进入联邦议会,联邦议会政党出现了“二加三”的新格局,但政府组阁依然保持“一大一小”的传统,仅在1966-1969年和2005-2009年先后组成过大联盟。 在德国,一党执政难的根源在于不同政党代表不同民众的利益。《基本法》保障公民享有自由建党的权利。但按照规定,政党又需要每六年至少参加一次联邦或州一级的选举,以便得到民众的监督和检查。近年来,传统政党的党员人数和支持率在不断下降,新型政党不断产生,其中除绿党外,近年来比较有影响的还有被誉为“网络政党”的海盗党、从原民社党和社民党左翼合并产生的左翼党以及最新成立的德国选择党,由此将不少原支持联盟党或社民党的选民分化出去。在此次大选中,上述四个政党的总票数达到24%,其中左翼党8.6%、绿党8.4%、德国选择党4.7%、海盗党2.2%。 因此,在此次大选中,面对新的选情变化,默克尔甚至在周六联盟党竞选活动结束大会上也不敢丝毫松懈,积极努力地争取每一张选票,以便在大选中赢得尽可能多支持票,从而在组阁中能掌握更多话语权和部长职位配额。现在的大选结果显示,联盟党虽然取得了19年以来的最佳成绩,但要在议会中占据绝对多数而独立组成政府,尚缺四票,由此也迫使联盟党考虑下一步与哪个政党及如何联合执政的问题。 问:此次默克尔领导下的联盟党最后以41.5%的高票获胜,在你看来,她取胜的“法宝”是什么? 答:默克尔在此次竞选中,能够得到民众的拥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仅与她自身比较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关,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在欧债危机期间“为德国人说了话”,则并非无条件地将德国纳税人的钱用于救援之中,而是坚持强调紧缩政策,要求希腊等国首先治理自己的财政制度等。 此外,默克尔自执政以来,在其前任施罗德出台的《2010年改革纲领》基础上,就社会和就业政策等进行了一系列微调,尤其注重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并在欧债危机出现后及时引进“短工制”,改善与中国的政治与经贸关系,由此保证了依附于出口的德国经济能独善其身,就业率在最近两年非但没有高升,反而创下历史新低。在能源和环保政策上,默克尔政府也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宣布德国退出使用核电能,同时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由此也赢得了民众的赞赏和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竞选中,默克尔比较注重“非政治化”和“非竞争化”的竞争战略,以强调现有政府的延续性,有意不去激发民众选举的热潮,降低民众对于其他政党竞选纲领的关注。对于一些棘手问题,诸如德国很有可能需要为希腊提供第三次资金救援,或对于新媒体时代网络安全等问题的探究,也有意搁置不谈。同时,默克尔擅长“博采各家之长”,其领导下的联盟党在今年6月才最后公布竞选纲领,且及时地将其他政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纳入自己的纲领范畴。 问:默克尔的取胜对于欧洲债务危机将产生什么影响? 答:总体来看,在处理欧债危机方面,默克尔比较理性,注重治本,而不是将资金无节制地投入到救援之中。由于此次大选默克尔所在政党并未获得绝对多数,而原来的执政伙伴自民党又被挤出联邦议会,所以默克尔目前重要的结盟对象之一便是社民党。然而,社民党如同绿党,在处理欧债危机方面的政策建议与联盟党均有所差异,两党更注重通过投资来促进欧债危机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倡导建立共同“债务偿还基金”和“欧元债券”,以协助希腊等国从危机中走出来。 从默克尔的角度来看,欧盟有可能在明年年初不得已再次对希腊注入救援资金,此项决定是否能得到德国方面的支持,还取决于联邦议会的表决。如果组成大联盟,此类问题将较易解决。否则根据目前的态势,尤其是“德国选择党”在短期内有如此高的民众支持率,默克尔政府的大多有关拯救欧债危机的财政措施在国内将遭到巨大阻力。 迄今为此,默克尔在处理欧债危机政策上的“毫不让步”和贯彻始终地要求实施紧缩政策,也已使得德国在欧洲“四面楚歌”。为此,如果联盟党与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携手就处理欧债危机寻找一条新路径,推进欧盟作为政治和经济及金融联盟的作用,修正默克尔迄今所推行的“非中央集权化的欧洲”模式,一方面可提升默克尔和德国在欧盟层面的认同和支持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德国与社民党人士奥朗德领导下的法国的携手,齐力探寻解决欧债危机的有效方法,并推进欧洲一体化的深化。 问: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据你看来,今后几年德国的内政外交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实施联邦制的德国,各州在许多民生政策等方面均享有自主权,因此联邦层面的政策和立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作为各州政府在联邦层面代表的“联邦参议院”的支持。目前在联邦参议院,社民党和绿党几近占多数,为总计69票中的32票(如同日在黑森州选举联盟党和自民党政府败北后,红绿组成执政联盟,则为37票),如社民党、左翼党和绿党组成“红红绿”联合执政,视黑森州未来组阁情况,将高达36-41票,为绝大多数。如果联盟党与社民党组织“黑红”大联盟,则占联邦参议院的不到半数,为24票,而如果联盟党与绿党联合执政,仅有巴伐利亚州的6票。因此,默克尔领导下的后两种组阁,均会出现施罗德政府执政后期一度出现的窘境,则联邦议会通过的立法提案无法在联邦参议院顺利通过。 从政策内容的倾向性来看,组成黑红大联盟的共同点总体多于组成黑绿政府。在外交政策方面,早在施罗德时期便提出了统一后的德国要摆脱“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状况,在坚持和平主义路线的同时,要求更多地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话语权和影响力。在默克尔时期,德国政府将自身国家角色从原来的“文明国家”、“贸易大国”、“区域大国”拓展至“建构国家”,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制定全球化发展新规则,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在这一共同大政方针框架下,如果组成大联合或联盟党与绿党组成政府,德国均将会一方面积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促进欧洲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在新安全政策理念指导下,也将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其中包括气候环保、携手反恐、参与维和活动等。 在国内经济和社会劳工政策方面,两大人民党的相同点相对较多,联合执政后有望比较容易就确定统一或大范围的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养老金以及由社民党倡导的对高收入人群提高税收方面,推出共同的政策。此外,季节性外来劳工和男女同工同酬以及联盟党所强调的改革“夫妻纳税分割法”方面,也有望得到改变。但就灵活设定67岁退休年龄、限制房价上升及取消基社盟所要求的对“小孩看管费”方面,则较难改观。对于健康保险和联邦参与教育促进政策和财政资助等方面,两党均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有望作为重要议题来进一步协商寻求有效措施。如果联盟党与绿党组成联合政府,在推进可再生新能源的发展、提高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推广最低工资及基本养老金方面,则将会较快速地达成一致和出台政策,以携手致力减少国家财政赤字。 问:在美国的大选中,中国经常被提到。在德国的大选中,各位候选人提到中国了吗?他们是如何评论中国的? 答:这点德国与美国还是有所区别。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多年来在美国,中国“威胁论”以及对中国采取“遏制论”的声调还是比较高,尤其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也使得中国在上次美国大选中成为其主要政党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外经贸政策方面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德国,统一前西德政府关注的更多是与西方阵营和东德等以俄罗斯为首的东欧国家关系的改善。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在政体上延续了西德体系,开始强调西方价值观的输出以及将此作为东欧国家加入欧盟的前提条件之一,对于中国也开始注重在原有的传统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中,更为强调所谓的“价值外交”。施罗德在1998年上台后的第二年,便与中国建立“人权对话”和“法制对话”机制;默克尔于2005年上台后,在最初的三年也曾一度单方面地强调价值外交。但是对于德国来讲,无论是统一前还是现在,其首要任务还是解决其自身在欧洲的定位和导向作用。 中国经济的崛起虽然给同为贸易大国的德国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在上一届大选时,自民党现任发展合作部部长尼贝尔曾一度宣布一旦当选,将要中止对华发展合作援助。但总的看来,德国政府对于中国的崛起还是持欢迎态度的。尤其是欧债危机出现后,中国在经济方面与德国大力合作,从而一定程度上为摆脱欧债危机给德国带来的经济影响提供了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德国目前在争取全球范围内赢得更多话语权和参与制定新时期全球游戏规则方面,也非常需要中国的协作和支持,两国也为此于2011年建立政府磋商机制,加强和拓宽各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就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问题,自本世纪初德国引进欧元后,货币问题主要由欧盟负责,不再隶属德国政府权限范畴。所以,在此次联邦大选中,无论是两大人民党,还是绿党及左翼党等,均未将欧盟之外的国际政治问题、包括德国的对华政策作为主要议题,仅左翼党在对外安全政策上与其他政党有所差异,要求将驻扎在海外的德国国防军的维和士兵撤回。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韩 锋: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
- 下一篇:樊吉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