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长征史 弘扬长征魂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1:11:30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霍文琦 参加讨论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首气壮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如何尊重历史,正确认识长征史,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第一教研室主任卢毅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央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爬雪山,过草地,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您认为长征精神蕴含哪些内涵? 卢毅:1936年10月,各路红军到达陕北大会师的时候,周恩来曾提出:“我们一刻也不能丢掉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概括起来包括:第一,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第二,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第三,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第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第五,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报》:长征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但近年来不乏打着“还原真相”旗号恶意歪曲历史、抹黑红军的言论,影响恶劣。长征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主要有哪些表现? 卢毅:近年来,长征史研究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歪曲事实的现象,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比如,质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2003年,两个英国人在重走长征路后声称:“长征其实不到官方长期宣传的公里数,大约只有3700英里(约6000公里)。”许多媒体纷纷转载这一言论,大肆炒作,影响极坏。 实际上,第一,红军当年走的大多是小路、山路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还因缺乏地图走了不少冤枉路;而两个英国人拿着GPS定位系统,走的基本是大路、直路。第二,红军是在频繁的战斗中行军,不断迂回折返;而两个英国人是单向行进。另外,部分中央红军因为张国焘搞分裂,被裹挟南下,曾三过草地,朱德就曾说:“长征两万五千里,我个人却多走了一万里。”1936年,红军总政治部编辑整理了《二万五千里》一书,其中附录《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记载,红一军团直属队1934年10月16日从江西于都出发到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总计行程是18095里。而这只是很少打仗的直属队走的路程,担负作战任务的部队走的路程无疑更长。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红军说到它时,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那么长,甚至比这更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还有一些观点强调蒋介石“放水”长征,认为蒋介石为了统一西南,将之建成抗战大后方,故意放红军突围,并驱赶其进入云贵川,然后中央军趁机尾随而入。您怎么评价这种观点? 卢毅:不难看出,这种观点是为蒋介石“追剿”失败辩解,同时贬低红军的英勇善战和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事实上,这一观点根本不能成立。如果蒋介石有意“放水”,为何在西去路上部署多道封锁线,红军又为何会在湘江一战中损失过半?如果蒋介石有意驱赶红军去四川,红军为何会北渡长江受阻,不得不四渡赤水,费尽周折地在敌人包围圈中来回穿梭?如果蒋介石有意放走红军,他又为何不断严令部下加紧追剿,并在日记中屡屡对未能“一网打尽”红军表示懊恼?显而易见,蒋介石“放水”长征说是一种牵强附会之臆测。 《中国社会科学报》:还有一些观点否认遵义会议开始形成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认为“确立起毛泽东在中央和党内的领导地位,起码也是三四年以后的事,遵义会议连开始过渡都谈不上”。 卢毅:这显然不符合史实。遵义会议后,张闻天虽在党内负总责,但他特别尊重毛泽东的意见,基本不插手军事。周恩来虽是军事方面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但也很尊重毛泽东的意见。中央决定成立“新三人团”负责军事,其核心是毛泽东。陈云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情况时也说:遵义会议上,“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另据张国焘回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闻天对他说: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主要考虑的都是军事行动问题,大家都推重毛泽东主持其事”。这些都表明,遵义会议开始形成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一观点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也被个别人提出质疑。 卢毅:我对这些说辞有所耳闻。其实,那些质疑的说辞中,“根本没有战斗”与“打了一天一夜”,“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与“国民党把百姓击中掉进了河里”,都是互相矛盾的。实际上,“飞夺泸定桥”并不单指夺桥一战,还包括一昼夜240里的强行军。台湾“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文物”中有一份西康军阀刘文辉发给蒋介石的电报称:“泸定桥李团与沿河之匪奋战。”时间是1935年5月29日,恰是红军“飞夺泸定桥”之日。显然,与口述材料相比,这些原始档案更具有史料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报》:学界应如何有力回击? 卢毅:上述观点意在贬低长征,竭力抹煞红军的勇猛善战和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这种言论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是一些人确实别有用心,蓄意抹黑长征,另一方面也因为有关研究的缺位。 尊重长征史,弘扬长征魂。长期以来,我们虽然对长征已有相当充分的研究,但对那些杂音尚缺乏针锋相对的正面回应。因此,关键在于正本清源,澄清事实,明辨是非。 实际上,以上贬低长征的观点情绪化色彩甚浓,宣传部门和研究机构可密切关注,确保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上,敢于向历史虚无主义亮剑,宣传好、阐释好长征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博物馆既要保持传统又能适应新时代要求
- 下一篇:反思历史 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