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致中国历史语言之学于自然科学之境界中


    【内容提要】1928年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成立,傅斯年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此所聚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形成历史语言学派。当时以批判精神和科学考证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国学新倾向,已经成为国学运动的主流。历史语言学派的兴起与发展同国学运动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国历史语言学是傅斯年参照欧洲近代实证主义史学——兰克学派的研究方法,并使之与中国传统考据学相结合而创立的新学,主张扩充材料,扩充工具,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使东方学——汉学之正统在中国。傅斯年个人的代表著作及史语所的论文,皆以科学考证方法研究中国历史与文献存在的若干狭小的学术问题,属于国学研究的性质。傅斯年虽然与国学存在渊源关系,但反对“国故”观念,其研究范围与国学相同,却具有与欧洲汉学争胜的精神。国学成为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潮,古史辨派和历史语言学派是国学运动中的两个流派,因它们的巨大成就与影响,使科学考证成为一时风尚,促进国学运动的发展与兴盛。 
    【关键词】历史语言学;汉学;国学;科学考证法;傅斯年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46(2014)09-0221-11 
     
    傅斯年是中国20世纪前期著名学者和学术界领袖人物。抱着“致中国历史语言之学于自然科学境界之中”①的宏伟理想,1928年3月底傅斯年受聘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备委员,11月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此所设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四组,最初研究人员——包括特约研究员约30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仅本所人员已发展至60人。此所集聚了当时一批著名学者并培养了新一代学者,其中如陈寅恪、徐中舒、胡适、刘复、陈垣、容庚、商承祚、顾颉刚、朱希祖、马衡、容肇祖、赵万里、陈槃、李家瑞、劳干、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林语堂、沈兼士、杨时逢、丁声树、李济、董作宾、梁思永、丁文江、翁文灏、石璋如、岑仲勉、梁思成、芮逸夫、全汉升、张政粮、董同龢、高去寻、夏鼐、王崇武、周法高、逯钦立、王叔岷、杨志玖、何兹全、马学良、严耕望等。他们遵照傅斯年拟定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进行学术研究,研究论文主要发表于《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它自1928年创刊,迄于1949年共出版20本;此外还出版学术专著单刊和专刊多种,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在考古发掘、史地考察、方言调查、人类学调查和语音实验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1948年12月,傅斯年率历史语言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迁至台湾。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逝世于台湾,但他创立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仍存在于今。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特色十分显著,在国内与国际学术界甚有影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历史语言学派。关于这个学派的性质、学术特点、学术意义及它与国学运动的关系,这系列的问题,涉及较广的学术层面和复杂的史事,很值得我们探讨。 
     
    【作者简介】谢桃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国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