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南海主权有“志”为证(2)


    最早开发
    早在秦汉时,中国先民就在南海从事渔业活动和航路开辟。到汉代已形成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络绎不绝的商船从今广东徐闻、广西合浦出发,经南海驶向印度、斯里兰卡,中转后直至古罗马。唐《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汉置左右候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以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
    晋代,张勃《吴录》中记载在南海开发采取了大量的珊瑚、玳瑁。隋唐时期,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路,称“广州通海夷道”,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已发展到巅峰,而其主要航路就经过今天的南海海域。
    清谢清高《海录》载:由广东前往爪哇有两条航线,其中“外沟”线由西沙东侧航行,“出万山后向南行少西,行约四五日过红毛浅,有沙坦在水中,其极浅处,止深四丈五尺”,“到地盆山,与内沟道合,万里长沙在其西”。按方位、行程和水上情况等数据判断,“红毛浅”是指整个中沙群岛,“沙坦”指暗沙群。文中又载,船由吕宋来,“西行五六日,经东沙”,“东沙者,海中浮沙也,在万山东,故呼为东沙”。
    另外,海南文昌、琼海等县许多去西沙、南沙捕鱼作业的渔民及其后裔保存下来的《更路簿》,对西沙和南沙群岛航行水路记录得十分清楚。这些记载为当地渔民生产作业留下了重要参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