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青龙镇是上海贸易发展的根(5)


    文汇报:上海一直以来都不是考古重镇,从广富林到青龙镇,文明之间也存在比较大的时间断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
    邹逸麟:这是没办法的,因为上海在距今4000多年前才形成“冈身”。“冈身”是什么呢?大家知道上海是沿海的,很久以前海潮来的时候带来贝壳,退潮以后有些贝壳就留下了,日积月累形成了一条贝壳堤,我们就叫它“冈身”。等到“冈身”形成后,上海的海岸线才算稳定下来。“冈身”以东是海滨;以西一开始也是海滨,是海滨就不能种地,不能种地就没人居住,后来海平面下降,这里慢慢从低洼地变成了淡水沼泽沉积地域,再后来慢慢形成陆地,人类开始在这里居住,才有了崧泽文化等一系列考古意义的文化遗存。但是这个成陆不是很稳定,居住的人也不是很多,大概差不多在北宋以前,今天上海的整个地区才基本成陆,所以中间有断档是不可避免的。
    文汇报:明年,上海博物馆考古队还将继续对青龙镇的发掘,现在发布的只是阶段性的考古成果。有些考古发掘会催生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邹逸麟:我觉得只要不是完全瞎说,搞点噱头无可非议。这两年公众不但对考古,而且对历史的兴趣很大。电视台经常播放历史讲座类的节目,不管上面的人讲得好不好、对不对,反正有很多人要听。还有不少跟考古有关的电视纪录片,比如拍法门寺地宫的发掘,这些大家都有兴趣看。再有就是有很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不管正史、野史还是戏说,反正老百姓都能通过这些知道很多历史人物。有些学者对这类节目有非议,我倒是觉得无所谓,在我看来,只要不是毫无来由的胡编乱造,比如瞎编什么李白跟杨贵妃谈恋爱这种,我都可以接受。老百姓毕竟不是学者,在台上讲的人、编电视剧的人,可能他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跟以往的观点不一样,但只要不是完全空穴来风,稍微夸张一点没关系。就像《三国志》跟《三国演义》,要是只有《三国志》却没有《三国演义》,有多少人晓得刘备、关羽、张飞?
    我感觉阶段性地通过媒体发布考古成果的做法很好,因为这是一个通俗化的过程。如果是考古报告,那只有专业人士看得到,就算老百姓看得到也基本上看不懂,因为考古报告有一定的规格。像青龙镇这样发掘了一段时间以后搞个发布会,把考古的成果通俗化以后告诉媒体,媒体消化了再告诉群众,那大家都好接受,这当然是好事情。包括产生争论也是好事情,说明这些话题不但学术界有兴趣,老百姓也感兴趣。
    我们现在说要弘扬传统文化,我想光靠几个学者是搞不起来的,而且现在的学术研究面又窄。这几年,考古工作的通俗化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很大。
    文汇报:您对今后青龙镇的考古发掘有什么期待?
    邹逸麟:我们过去对青龙镇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文献,文献资料当然是第一手的材料,但是毕竟没有实物给人以直接的感受。特别是对普通百姓来说,哪怕是把文献资料抄在墙上,大家也不一定能看得进、记得住,但是看实物就不一样了。另外,文献总是有限的,研究到后期,材料都差不多穷尽了。那么有了考古发掘,现在的青龙镇研究就上了一个台阶。
    我个人很期待对隆平寺的发掘。隆平寺的位置应该就在隆平寺塔旁边,现在具体位置在哪里还不确定。将来如果这个能够发掘出来,成果肯定比现在要丰富得多。
    我建议以后最好在当地建个博物馆,辟个青龙镇的专门展览,展示一部分发掘出来的文物。青浦博物馆前几年辟了个水文化馆,有一部分展厅是专门介绍青龙镇历史的,弄了点外国人的人偶,还有复古的酒楼、茶楼什么的,但是因为没有考古的参与,这些都是根据想象设计出来的。现在有了考古发现,应该可以做出更好的展览。
    文汇报首席记者 单颖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