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地方百科全书”里的寂寞坚守(3)


    一条冷板凳上保持初心
    年鉴中的内容来自各行业各部门,每版《海口年鉴》编撰都要跟全市140多个单位打交道,将他们提供的稿件进行加工与修改,最终成为优质书稿。
    如何从海量资料中把握重点?“这就需要平时加强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到既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又熟悉市里中心工作。”杜惠珍说。为了收集整理资料,她有一次甚至把别人扔到垃圾桶的材料捡回去,还如获至宝似的。就连在食堂吃饭,看到别的单位在门口发放会议资料,她都能“厚着脸皮”去讨要一份。
    年鉴要求短小精悍,枯燥无味的文字常让年鉴编辑们看稿看得头皮发麻。怎样坚持下来?海口史志办的同志纷纷表示,靠的是一颗淡泊宁静的初心。“我们这里很多人常常一干就是三十年,但直到退休都很热爱这份工作。”
    文史科59岁的李达文,今年7月在家突发脑溢血。夜里12点救护车送他去医院,躺上救护车上的老李还不忘跟刚赶过来的同事交代:“我负责的那部分稿子已经修改好放在桌上了,你记着交给阿珍,别耽误了今年年鉴的出版!”出院后休息不到一个月,老李不顾大家劝说,就主动到办公室上班,全身心投入工作。
    杜惠珍1994年大学毕业就到史志办工作至今。去年9月婆婆去世,为了不影响年鉴出版,她一边操办丧事一边校稿。她说:“年鉴11月份要出版,我要在一个星期内完成80万字稿的校对,就只能在操办丧事间隙抽空看稿。”
    正是凭着这份热爱,《海口年鉴》的编辑们耐住了寂寞,坐住了冷板凳,从编目到内容都一丝不苟,哪怕一个数字、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核对,甚至对一句话、一个标题,都要琢磨好几天。“当年鉴出版后受到各单位好评,认为具有参考价值,大家纷纷来单位索取时,就觉得再多的辛苦也值了。”杜惠珍说。
        (光明日报记者 王晓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