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外庐早期思想史研究的特色及学术史意义(6)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6:11:19 《晋阳学刊》 王启发 参加讨论
(三)以春秋战国和诸子时代为中心及对思孟学派的认识 还值得关注的是,侯外庐的这部思想史著作,是集中围绕着春秋战国和诸子时代展开叙述和论说的。如果与当时先后出版的几部思想史著作相对比,可以看出他们所关注的各个方面的异同及特点。 比如,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其本论从第三章开始至第十六章的14章内容,5章讲儒家思想,2章讲道家思想,3章讲墨家思想,4章讲法家思想。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古代哲学史》所讲述的顺序是老子、孔子、孔门弟子、墨子、杨朱、别墨(下列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庄子、荀子以前的儒家(下列《大学》与《中庸》、孟子)、荀子,以古代哲学的终结为最后篇(下列所谓法家),于是,其以先秦诸子为中心的论述形式一目了然。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当中,有8篇是对先秦思想史当中思想家和学派进行的批判,包括“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庄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辩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家的批判”、“韩非子的批判”。陶希圣《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三编“王权时代”的第一期“由氏族到国家的过渡期”,在概述了“社会构造的变化”和“士人的兴起”之后,便以孔子、杨朱与墨翟、老庄及邹衍、孟轲与荀卿、管仲至韩非、重农思想的发生等为主题,展开论述。冯友兰《中国哲学史》(1933年,商务印书馆)第一篇“子学时代”,从第三章至第十三章,分别所述为,“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孔子及儒家之初起”、“墨子及前期墨家”、“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战国时之‘百家之学’”(杨朱及道家之初起、陈仲子、许行、陈相、告子及其他人性论者、尹文、宋研、彭蒙、田骈、慎到、驺衍及其他阴阳五行家言)、《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墨经》及后期墨家、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韩非及其他法家。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从第五章开始,便进入对春秋战国时代私学出现、子学学派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史叙述和论说。(1)集中在孔子、墨子的思想学说方面,即“孔墨显学主潮论上(方法论之异同)”,包括“春秋思想文物的具文化及其显学批判”、“孔子知识论的特点”、“墨子知识论的特点”和“孔墨显学主潮论下(学说体系之异同)”,包括“孔墨显学的优良传统”、“孔子学说的体系”、“墨子的学说体系”。(2)对老子、庄子的思想学说的论述,亦即“老庄学派反‘显学’的智者学说”,包括“老庄学派的历史路线”、“老子学说的体系”、“庄子的概念游戏”。(3)对子思、孟子学派及思想的论述,亦即“儒家思孟学派及其放大了的儒学”,包括“子思孟轲的学派研究”、“中庸思想的形而上学”、“孟子的社会人类观”、“孟子的政治思想”、“孟子的天论与性善论”。(4)对后期墨家思想学说的论述,亦即“后期墨家及其通约了的墨学”,包括“辩者墨学的学派性”、“辩者墨学对于墨子学说的修正”、“辩者墨学对于墨子道德学说之发展”、“后期墨学的科学论”、“后期墨学的认识过程论与论理学”。(5)对通常称为“名家”的代表人物思想学说的论述,亦即“诡辩学者的论理学”,包括“诡辩学者的学派性”、“惠施及其论理学”、“公孙龙及其论理学”。(6)对占章节篇幅较重的荀子思想学说的论述,亦即“中国古代思想底综合者荀学”,包括“荀子的时代与荀学”、“荀子在古代学说中的批判与发展”、“荀子唯物论的要素及其无神论”、“荀子的认识论与论理学”、“荀子‘性恶’论中的两条战线之斗争”、“荀子学说的局限及其批判”、“荀子关于儒家传统的朴素修正”。(7)按照传统的儒墨道名诸家排序,之后就是对法家人物思想的论说,亦即“法家的悲剧历史与韩非子”,包括“法家的历史及其历史觉醒”、“韩非子历史的并思想的传统”、“韩非子的学说概论”、“韩非的理想与历史的现实”。(8)此书的终篇最具特色,给予文学家屈原以特殊的篇幅来加以论述,亦即“论屈原思想”,包括“屈原思想的秘密”、“屈原思想的评量”。 由以上所列,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此书的结构、内容范围,以及相关提法上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多维度诠释中国古代史
- 下一篇:人文史:一个新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