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描画“天才”的“详密”之作


    张荫麟虽然英年早逝,年仅37岁,却是一颗照亮过民国史学界的大彗星。陈寅恪尝谓“庚子赔款之成绩,或即在此人之身也”。钱穆也认为“中国新史学之大业,殆将于张君之身完成之”。举世滔滔皆目为“天才”,殆非一种偶然。
    张荫麟对“传记文学”做过研究,且有心得,曾提出传记求“真”之三大标准,一是愈抽象愈不真,愈具体愈真;二是愈缺乏个性的愈不真,愈富于个性的愈真;三是愈缺乏情调的愈不真,愈富于情调的愈真。
    张荫麟辞世后固不乏师友同好追忆悼念的深情文章,也有讨论其诸多方面学术贡献的专题论文,但始终缺少一部能够“具体”描画其人,从而细腻表达传主“个性”与“情调”的传记,此亦旁证“大手笔”之不易得。然而,2014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李欣荣、教授曹家齐合撰的《张荫麟评传》,正循这一方向做出了尝试。
    该书并非作者的一时兴起之作,实际经历了长期的准备。撰写评传之前,李欣荣与美国学者陈润成越洋合作,搜集有关张荫麟的一切论著、译文和书信,相继完成“张氏史料三部曲”,即《天才的史学家——追忆张荫麟》、《张荫麟全集》、《张荫麟哲学论著集》(待刊)。
    搜求史料的工作,为评传写作打下坚固基础,也使得作者在讨论问题时,较前人更多凭借,深中肯綮。如张荫麟留美前后由哲学转入史学,论者多据其后来致张其昀信中语为解释。作者先是找到了《张荫麟清华学校成绩表》。通过斯坦福大学学籍档案,作者又掌握张荫麟1929年在哲学系所修科目,发现其明显欣赏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而对“中世纪哲学”一类直指内心的心灵哲学不感兴趣;张荫麟稍后转入经济系攻读社会经济,完成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当时斯坦福大学另有纯社会学研究的学位课程,张氏没有选此,透露其“欲从其他学科获取研治史学的方法论,而非向社会学转行”。
    张荫麟在美国虽然主修哲学和社会学,但最终目标仍在国史研究。该书更有意义的发现为,留学时期的张荫麟已为将来史学研究有意识地做史料准备工作,在他计划中,将纂成两种史料汇编,即“美国访书志”,与“清史外征”,尤其后者征集外人观察清代大事之记录。张荫麟留美前后,程演生、刘复、俞大维、萧一山、王重民等人于海外“访史”亦多创获。不过,张荫麟对保存近代史料的敏感和领悟确有“异乎常人”处,联系到他后来力倡“历史访员制”,以及在北平厂甸、隆福寺书市长期搜购辛亥革命史料,为写“民国开国史”准备,真可算作较早着意于近代历史研究,并于史料工作着人先鞭的前驱人物。这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张荫麟与近代史研究关系的理解,突破了既有的他只就甲午海战写过几篇文章的刻板印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