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让史学研究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2)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无疑吸收并继承了传统史学的精华,但从历史观上与传统史学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唯物史观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理论出发,在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历史贡献的同时,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旧的传统史学相区别的一个根本标准。历史观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决定了史学服务的目的不同。20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秉持这一理论,不仅重新解释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阶段性等重大问题,而且开辟了史学研究的许多新领域,深化了对许多具体问题的认识,这些都是传统史学无法达到的。但这些优秀成果,许多还仅仅局限于在专业研究者内部传播,局限于在专业性非常强的刊物上刊登,普通大众难以读到、读懂,这对研究者和普通大众都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质目的在于服务人民大众,其研究成果,应当贴近人民群众,走进人民群众。老一辈史学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吴晗、白寿彝等人,都重视历史普及,写了不少历史普及读物,影响很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们的史学研究的条件更好了,成果更丰富了,传播方式也更多样了,历史研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应该更密切。许多史学工作者也都在感慨史学大众传播环节的缺失,呼吁加强历史普及工作,这是对我们史学研究宗旨回归的反映。五卷本《中国通史》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为主,凝聚了全国众多的史学与文博工作者的智慧,它将史学最新研究成果以贴近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方式展示出来,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与实践。
    
    史学研究成果要真正能够服务于人民群众,必须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将正确的历史观告诉人民,将科学的历史知识传播给大众。坚决反对错误的历史观, 杜绝人为杜撰的虚假历史。当前,以历史事件、历史过程、历史人物为题材的作品在图书出版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推动并形成了全民上下的“历史热”。从总体上来看,这些作品为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社会大众获取历史知识,认识历史过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无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宣扬错误的历史观。某些历史题材竭力淡化唯物史观,淡化阶级分析方法,淡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动力的观点,淡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从而使历史发展的动力观、阶级观、社会形态观等许多牵涉唯物史观的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受到挑战。某些作品淡化主流意识形态,客观上形成了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冲突。某些作品肆意曲解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某些作品不顾历史背景、历史事实,颠倒是非,甚至盲目宣扬某些在历史上曾经对中国犯有侵略行为的历史事件、人物等。
    盲目拔高统治阶级人物。某些历史题材作品任意拔高某些统治阶级人物,如把历史上某些曾经有过积极作用的帝王、有为人物的行为上升到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高度;夸大个别封建帝王、人物的人格魅力,对帝王将相的腐朽性、阶级局限性则避而不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