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陕甘宁边区经济突围之谜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8:11:02 光明日报 黄正林 参加讨论
在国内外关于中共革命史的研究中,中共何以取得政权是一个讨论比较多的问题,而且莫衷一是。除了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外,主要是资料不足,很多问题不易说清楚。如美国学者马克·塞尔登在写《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一书时,曾坦言面临着资料的不足。美国学者范力沛也指出:“西方学者研究中共历史,从这个地方搜集一点材料,从那个地方又搜集一点……把所有这一点一滴的材料混在一起,得出对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一般结论。” 正因为资料不足,导致对中共革命的误读,甚至产生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为使中共革命研究有丰富的文献,奠定扎实的基础,许多前辈学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开始全面挖掘和抢救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与高等院校通力合作,先后完成了全国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就是其中的一种(简称《史料摘编》)。但因当时以“内部资料”出版,流通不广,使用者并不多,许多研究者难见其真面目。时隔《史料摘编》内部出版35年,又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重新修订文献,可谓意义非凡。 作为长期从事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的学者,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它的史料价值。 边区经济建设面面观 《史料摘编》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问题。全书共9编,450余万字,全面反映了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当年的文献整理者筚路蓝缕,匠心独具,将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成编。 如第一编《总论》主要介绍了自然与社会环境,抗战时期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与制度;第二编《农业》介绍了边区农业政策、农业发展水平与农村经济;第三编《工业交通》展现了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不同性质工业政策和发展水平以及交通、邮政事业等。第四编至第九编,则分别详述了《商业贸易》《金融》《互助合作》《生产自给》《人民生活》等几个方面。 这样的编排方式,既能从宏观层面反映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貌,又能从微观层面观察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让史学研究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
- 下一篇:构建秦汉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