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访谈 >

默默耕耘 潜心研究


    
     张哲/摄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陈雪薇认为,党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资政育人”:“资政,就是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党和政府提供政治智慧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育人,就是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同时继承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78岁的陈雪薇已在中央党校执教35年。每天,她都会浏览十几份报纸,关注当下时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历史研究。
    “两个十七年”的党校执教经历
    1978年5月,刚刚复办的中央党校从各地高校调用200名教师,当时在华南师范大学任政治历史系副主任的陈雪薇名列其间。
    “那时我还从没去过北方,连暖气片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陈雪薇笑言。但她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因为我是教党史的,在中央党校能查阅很多在高校查不到的资料,能访问很多见证历史的老同志,能把党史研究搞细一点、搞深一点、搞准确一点”。怀着这样的追求,陈雪薇和家人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走下火车的陈雪薇不仅需要适应北方干燥的气候,也面临从高校教育到干部教育的转型。面对这样的转变,陈雪薇通过理论武装了自己。她坚持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她说:“先要当好党员,方能当好教员,要以共产党员的本色来做好党史教育和研究工作。”
    陈雪薇把自己的党校执教经历分为“两个十七年”。1978年到1995年是第一个“十七年”,主要是党史专题研究。从1995年至今,她将研究重点集中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撰写或主编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和决策调查》、《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重大事件的决策调查》等重要成果。
    2004年12月1日,69岁的陈雪薇走进中南海,同中央党校教授刘海涛一起为中央领导讲授“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短短90分钟内,陈雪薇等专家学者对这个跨度大、内容多、难度高的课题进行了准确简练的讲解。讲课结束后,中央领导同志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深入讨论。这次教学经历给陈雪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她表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制度,说明我们党非常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从传统中寻求智慧。”    
    能静心钻研  会考察现状 
    把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实研究结合起来,是陈雪薇开展党史研究和教学的特点。陈雪薇认为,要做好理论研究,就必须刻苦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论著。在不同研究阶段,陈雪薇还通过关注学习其他教研部的相关专题研究,获得研究启发。
    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央档案馆承载着陈雪薇的一份特殊感情。1979年到1991年,是陈雪薇党史专题研究任务最为繁重的时期之一。这12年里,几乎大部分时间她都在该馆查阅资料,积累了几十本厚厚的笔记。“那些年我除了上课、指导研究生以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中央档案馆看历史材料。每天一大早去,下午五六点回家。”陈雪薇回忆,“历史学家范文澜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我在中央档案馆看了十年材料,坐了十年‘冷板凳’。”就在这样去伪存真、盘根问底的过程中,她打下了党史研究的扎实功底。
    “今天的大事,明天就变成历史。”在陈雪薇眼中,现实研究是中共党史教学的基本功,她强调要通过实地调研、研讨交流、阅读报刊等方式,关注国内外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事物。
    陈雪薇始终认为,没有理论的支撑,历史只是一堆材料,不能给人以思想;没有历史的演绎,理论也只能成为枯燥的说教。而理论和历史的结合离不开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基本认识,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调研,“因为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立体感和新鲜感,才能回答当代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陈雪薇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