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林向:结缘考古 纵论巴蜀


    【核心提示】 在林向看来,考古学首先应该是“锄头考古学”,考古勘查、考古调查、考古发掘是考古学的基础。考古学的精妙之处在于可以通过新发现来丰富、推翻人们之前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相。真正的考古学者,既要进行田野调查,也要回到书斋做细致研究。他认为,治学与人生一样,都应该“童心求真”,少加点框框,少背点包袱,才能“承前启后”、“广求其真”。
    
     
    清冷的冬日下午,记者走进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林向的寓所。屋内墙角处一株腊梅正凌寒盛开,吐露芬芳,透出丝丝暖意。腊梅旁边有一张小桌,林向常在此与学生、朋友畅谈考古,纵论巴蜀。
    锄头与书斋相结合
    林向1932年生于上海,17岁时参加了解放军西南服务团,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1955年,林向进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在冯汉骥的影响下与考古学结缘。林向参加或主持过许许多多的田野考古工作,回忆起长江三峡库区考古调查、四川历史地震调查、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西昌东坪冶铸遗址发掘等过往事情,老先生甚感自豪。
    在林向看来,考古学首先应该是“锄头考古学”,考古勘查、考古调查、考古发掘是考古学的基础。1959年到1988年30年间,林向几乎每年都进行数次田野考古。
    “真正的考古学者,既要进行田野调查,也要回到书斋做细致研究。”林向表示,田野考古所收集的材料本身是万用文库,里面包含的远古信息不仅仅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部分,也可以反映很多自然现象,比如历史上的洪水、地震等。人类是怎么生活的、在怎样的环境下生活的,这些都需要学者进行细细钻研。
    “考古学的精妙之处在于可以通过新发现来丰富、推翻人们之前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相。”林向说。
    考古学与现实联系密切
    林向表示,考古学并非只是发掘古董,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学科,可以直接为当前现实社会服务,为很多学科提供基础资料。
    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号召,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加入地震研究队伍。林向因此开始了地震考古研究。1976年唐山大地震带来的巨大损失,使林向等学者加快了地震考古研究的步伐。不久后,成都地震局邀请林向参加了专题讨论。在观看唐山大地震录像时,一个细节引起了林向的注意。他发现这次地震中,很多大烟囱都往城中间方向倒,经请教得知,受地震波影响,高层建筑会朝震中方向倾倒。受启发后,林向带领学生考察成都平原的古塔,得出结论:成都地区没有发生过大地震,地震破坏来源于龙门山和鲜水河地震带。
    林向表示,从考古学角度来研究地震有很多方法,通过遗存下来的历史文物也可以进行研究。林向曾收集四川省西昌市109块墓碑碑刻,在对碑文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记载地震伤亡的墓碑的分布范围,确定了这一地区地震烈度的梯度分布情况。此外,林向还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否定了西昌邛海地区因地震而使城址沉陷成湖的说法。
    林向曾参加《中国地震历史材料汇编》和《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的编撰工作,其地震考古研究成果成为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地震局开展地震考古工作的重要参考。
    林向除了通过考古方法研究地震外,还将考古学与天文学相结合。他通过对山东武梁祠中出土的石刻画像的研究,发现大禹手上拿的叉,并非人们常说的用来挖土的“耒”,而是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丫”形器,应该是一种瞄准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不仅是沟通天地的媒介,也是观测日影的工具,古蜀人通过青铜神树观测到“日中无影”,由此证明三星堆是天下的中心。在林向看来,三星堆大立人、金沙太阳神鸟等众多器物都与天文有关。林向的天文考古研究,拓宽了学界对我国天文历史研究的视角。
    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新材料
    古蜀文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发现,在此之前,学术界多认为这里是蛮荒之地,与中原文明隔绝。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十二桥遗址、金沙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对巴蜀考古、巴蜀文化的关注。
    “过去,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只讲黄河流域”,林向说,巴蜀地区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巴蜀考古为探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林向在进行田野考古的同时,还开展巴蜀文化的探索研究,通过考古材料来探索蜀文化、巴文化、巴蜀文化的源流和内涵,以及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于巴蜀文化研究,林向认为自己这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徐中舒、冯汉骥、蒙文通等老一代大师们,改变了把巴蜀文化与经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路,将其放在近现代科学基础上、放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来研究。林向表示,他们这一代的责任是继承并发展前辈们的思路,并将其传于下一代。
    退休后的林向并没有闲下来,他既从事着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研究,也关注着秦汉以后巴蜀地区移民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同时给予后辈们以指导。
    林向表示,治学与人生一样,都应该“童心求真”,少加点框框、少背点包袱,才能“承前启后”、“广求其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