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原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历史研究》创刊6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青年史学家论坛在京召开
    1954年,经中共中央研究决定,全国性的史学刊物《历史研究》创刊,毛泽东同志亲自确定“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郭沫若出任首届编委会召集人。60年来,《历史研究》对于引领当代中国史学的前进方向、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7月8日,“《历史研究》创刊6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青年史学家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历史研究》编委会主任高翔研究员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词。
    高举唯物史观旗帜 引领史学前进方向
    王伟光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向《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全国史学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说,《历史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创办的一份史学名刊,60年来,刊物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为传承中华文明、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伟光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悠久历史,有着三千年治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历史,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注重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在自觉把握历史潮流中开辟事业成功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度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汲取、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对历史智慧的掌握。
    在重温了习总书记关于学习历史的重要论述后,王伟光强调,学习、研究历史,关键是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坚持历史研究正确方向、发展创新历史科学的指南。历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历史研究的水平,发展创新历史科学。
    王伟光希望广大史学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与历史研究有关的讲话精神,坚持“百家争鸣”方针,通过历史学引领中国学术繁荣发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作出贡献,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辉煌。(全文见本报A03版)
    高翔代表《历史研究》编辑部和编委会向长期以来给予《历史研究》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广大史学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高翔指出,《历史研究》是一份在特殊历史时期以特殊方式诞生的学术刊物,从一开始就被赋予引领当代中国史学前进方向的历史使命。《历史研究》60年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宝贵教益,那就是:唯物史观是当代中国史学的旗帜和灵魂,探索历史规律是新中国史学的本质追求,经世致用是新中国史学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
    高翔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历史研究》要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学术触角深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去,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时代的双重变奏中,引领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方向,激励学者自觉承担起时代的责任,推动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更加自信、更具尊严,为人类文明的提升贡献中国史学的智慧。
    探寻历史发展规律 发挥史学致用功能
    以《历史研究》创刊60周年为契机,更好地推动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转化为史学家自觉的科研指南,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阐释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是与会代表关注的焦点。
    “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将重视历史学习的问题提到新的高度。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党史国史,认真学习党史国史,充分发挥党史国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这也是时代赋予史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责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原会长金冲及在代表老专家、老作者做大会发言时表示。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在讲话中表示,《历史研究》创刊以来在推动中国史学进步、助力历史教育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堪称广大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研究》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史学的领跑者。《历史研究》与新中国史学一路走来,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投身于历史规律的探索和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的建构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期望《历史研究》积极引导史学走出象牙塔,走进田间地头,更加深刻地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60年前,郭沫若在《历史研究》发刊词中,科学论述了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强调现实需要史学、史学必须适应现实的要求。有学者表示,60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和中国的历史科学与当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今天我们处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读郭老的文章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阐幽发隐,沟通历史—现实—未来的内在关系,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历史规律性更加坚定自信,这必将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贡献。
    历史学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从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到个人人生修养的各个层面,历史都可以向人们提供丰富的知识、启示和智慧。“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需要权威性的刊物反复论说,使之为广大的社会公众所认识,自觉地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有学者建议,“阐说历史学的社会功用,应是《历史研究》经常性的学术工作。”
    站在历史与时代前沿 力促史学创新
    与会者结合自身研究实践,就如何立足学术前沿,依托《历史研究》这一高端学术平台,推动中国史学不断臻于新境,展开热烈讨论。
    有学者指出,《历史研究》是同类刊物中的“排头兵”。“排头兵”的精神好、仪容好,大家都为之振奋,作为榜样。要做好“排头兵”,《历史研究》就要做到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的辩证统一,尤其要在坚持明确的办刊宗旨,倡导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学风,鼓励材料充实、观点鲜明的宏观研究,推进比较研究等方面下足功夫。
    青年学者思想活跃,是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长期以来,《历史研究》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才华与成果的学术平台,积极引导青年学者研究新材料与重大理论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衷心祝愿《历史研究》今后能发现和培养更多的青年史学人才,为发展和繁荣中国史学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源在代表青年作者做大会发言时说道。
    参加此次青年史学家论坛的学者既对人文社会科学有综合的涉猎,也有方法论的自觉,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推陈出新方面取得较多成果。他们的报告反映了当前中国历史学创新的基干,他们的研究形成了新的整体史研究潮流,很好地整合了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形成了新的研究旨趣。新一代历史学者汇成《历史研究》新的群英谱,他们的报告既体现在从史实、史观、史料到历史价值与意义的反思,也体现在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的拓展。
    高翔在与青年史学家座谈时指出,当前中国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原创能力严重不足,史学书写方式出现文学化、洋化、文言化趋势,学科壁垒森严、碎片化倾向严重。高翔指出,缺乏整体思维、本质思维、理论建构的学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历史研究》要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对话交流的机会,要在推动青年学者进步方面多做工作,他鼓励大家积极开展理论创新,着力打破学科壁垒,积极倡导学科对话,倡导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创造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学术论著。高翔勉励广大青年史学家要敢为人先,开展有思想、有灵魂、有生命的学术研究。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将论坛打造为中国青年史学家的学术共同体。
    与会者认为,中国史学面临极为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历史研究》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旗帜鲜明地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百家争鸣”方针,在推动学科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新发展,倡导跨学科研究方法,打破学科壁垒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学术界产生积极反响。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历史研究》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所局领导,《历史研究》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委员、现任编委会成员,在京专家、全国中青年作者代表,以及编辑部成员共80余人汇聚一堂,围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代史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两个议题进行深入研讨。知名历史学者金冲及、田居俭、陈雪薇、瞿林东、耿云志、宋德金、王晓秋、陈祖武、刘庆柱、邓小南、班班多杰、郝春文、包伟民、廖名春、杨共乐、黄兴涛、张萍、刘后滨、钞晓鸿等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历史研究》主编李红岩研究员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报刊网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历史研究》副主编路育松编审代表青年编辑做了大会发言。
    《历史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是新中国最早创办的专业期刊之一。创刊初期,《历史研究》就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雅量和气魄,汇集了新中国最强大的史学研究力量。郭沫若为首届编委会召集人,尹达为首任主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