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左玉河:谈中国口述历史发展的最大隐患(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1:11:09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记者 耿雪 参加讨论
记者:解决了操作规范的问题,学术界在推进口述史研究健康发展方面还有哪些工作可以做? 左玉河:一方面是在实践层面的推动,例如在培训专业口述访谈队伍的工作方面,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依托,联合有条件的高校,举办了全国口述历史高级训练营(培训班)。这样的培训我们拟以分行业、分系统的形式组织实施。除了高校、社科院系统的培训外,分政协文史委系统、党史办系统、党校系统、地方志系统、档案馆系统、图书馆系统,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志系统的经验。2013年,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与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举办了全国地方志系统口述历史高级培训班,邀请了台湾、澳门和大陆方面9位从事口述历史研究的有心得的、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讲授口述历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口述历史的规范化问题,并指导进行口述历史访谈的技术操作训练,培训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级地方志系统的130位学员。随后,各地方志系统纷纷举办类似的口述史培训班。经过这样的专业培训,加上一段时间的口述访谈实践,我相信一定会培养出一批从事口述史研究的专业队伍,极大地推动我国口述史研究工作。 从事口述历史项目的研究,切实推进口述历史访谈的普遍实施。口述史学既是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实用学科,很多理论和方法问题都来源于具体的口述历史访谈实践。必须开展一系列重要的口述历史访谈计划,推进全国各地的口述历史访谈项目的普遍实施,在口述访谈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口述访谈者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 此外,还有可以进行图书资料库建设。由于口述历史研究在国内刚刚兴起,有关图书资料相当缺乏,国内大部分图书馆都没有大规模地购买相关资料,这给研究者带来诸多不便。可以考虑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的中文和外文口述历史资料,在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及省市及高校图书馆内,筹建专门的口述历史资料档案库,不仅负责收藏全国口述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而且收藏口述历史访谈过程中形成的相关音像文献档案。 中国口述历史的资源丰富,口述访谈的前途广阔,抢救口述资料的任务非常迫切,也非常艰巨。 1、必须抓紧时间赶快投入实际工作中。为年逾八旬的老人作口述,就是抢救宝贵的资料,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晚了就来不及了,大家一定要有紧迫感。很多人问我,如何才能做好口述历史。我的回答很简单:除了一套口述访谈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奉献精神。做口述历史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工作,是为别人做的,写的是别人,并且这个版权最多你只有一半,另一半是受采访人的,这是默默奉献的事情。口述资料的采访、收集与整理,都是很辛苦的。口述史做好了,那是理所当然的;做不好,首先挨骂的还是口述采访及整理者。因此,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没有一点对历史负责和对后人负责的精神,就根本不会来做口述史,也根本做不好口述史工作。有了默默奉献精神,有了历史责任感,然后才谈得上做口述历史。做口述史是很辛苦的事情,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做口述史是很有价值的事情,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们投身到这项事业中。 2、不能搞短期效应,对于那些具有历史价值而不一定有社会经济效益的口述资料,不一定能够立即出版,即使出版了也不一定能赚钱,但我们仍然要搞。我们的目标是保存第一手口述资料。争取让受访者没有任何顾虑地讲出他所见、所闻的事情,即便涉及他人及当事人也不要怕,这些东西在发表时可以保留下来,不便于发表者暂且不发表;待日后条件成熟时再发表;但必须首先无顾虑——口述史研究无禁区,受访者无顾虑,把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地讲出来;但发表有策略,有纪律——目前不宜发表者不发表,暂时先保留下来,待条件成熟后再来发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英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 下一篇:“发现汉代疏勒城”尚待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