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伪满时期日本对华的广播侵略


    日俄战争后,中国东北开始沦为日本殖民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成立所谓“满洲国”,在东北全面实行殖民统治。为了严密控制东北民众的思想意识,日本强调攻心为上,注重对东北民众进行奴化宣传,其中广播因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渗透力强、成本低等特点,迅速成为日本侵华殖民宣传的重要武器。
    日本在华广播侵略的过程
    从1925年在大连设立放送局到1945年战败投降,日本在东北的广播侵略活动长达20年,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925—1933年是中日广播从中国分庭抗礼到日本一家独霸时期。此间日本毫不讳言其在伪满广播活动的战争目的,明确提出要同“接壤国、南京方面及苏联开展国际电波战”。1934—1938年被日本称为广播“惊异跃进”阶段。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东北的广播控制已十分巩固,其信号传播覆盖整个“满洲国国境”,伪满广播俨然成为日本对中国内陆地区实施广播侵略的后方堡垒。1938—1945年是日本广播侵略宣传活动走向失败的时期。自1942年后日本在东北的广播扩张已成强弩之末。1945年8月15日,伪满第一放送播出“天皇玉音”宣告无条件投降,8月19日苏军全面接收伪满广播,至此日本在东北的广播侵略活动以失败终结。
    强调“满洲文化”独特性借机进行奴化教育
    伪满时期的广播节目类别大体可以归纳为“慰安、教养和报道三大项”,其目的在于强化对日本殖民统治的认同,实现“听户于百闻不厌中,收潜移默化之效”的意图。
    第一,“寓教于乐”,以“慰安放送”为殖民宣传主要内容。在伪满播出的广播节目最吸引听众的节目类型当属“慰安放送”。所谓“慰安”实际就是广播文娱节目,其形式主要有音乐、曲艺、戏曲和广播剧等。伪满放送官员由川永曾指出“音乐和表演都是广播的娱乐节目,作为国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承担着思想战的义务”。为此,“满洲电电”(全称为满洲电报电话株式会社,1933年8月31日,由日本政府、“满洲国政府”、满铁、日本放送协会联合出资成立)安排了大量娱乐节目,借此吸引听众,宣扬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合法性。
    为掌握中国人的收听习惯和兴趣,日本发起数次“满人嗜好调查”活动。调查显示,中国传统戏曲、相声等文艺节目最受中国听众欢迎。而在实际播出的“慰安”节目中,日本则会夹杂一些“日满协和”、“王道政治”、“大东亚共荣圈”以及“国兵法”、“粮谷出荷”等内容,以提高宣传效果。抗战中广播娱乐节目几乎成为日本军事侵略攻心战的必备武器。在日本占领地区的殖民广播,除了时政公告外,其主要内容是以音乐娱乐为主的慰安类节目,借以麻醉国人。为吸引国人参与收听,伪满广播还通过竞演来打造明星,如在奉天放送播出的“满洲新歌曲”竞演中,李香兰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其歌曲《夜来香》等在“满人社会”十分流行,迅速成为伪满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炙手可热的演艺明星。
    第二,千方百计向国人倾销收音机,扩大中国听众数量。广播的扩张除了依赖节目之外,还有赖于收音机的普及。“满洲电电”成立之初,日本借势加大了推销收音机的力度,除大连、奉天、哈尔滨之外,又在吉林、牡丹江、富锦、齐齐哈尔、延吉、承德等地电报局内设立收音机销售专柜,形成覆盖整个伪满的销售网络。
    “满洲电电”采取直营方式销售收音机,既降低了成本又垄断了销售利润。日本还借助大型展览会,设置广播展台现场演示,吸引国人对收音机的了解和兴趣。此外,在县城的公署、警察局、学校等地,“满洲电电”借助举办展览、“建国体操会”等形式,用“劝诱”的方式说服国人购买收音机,甚至允许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来刺激国人购买收音机的消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下调了收听费用,“满洲电电”仍无法足额收取收听费,而日本出于“地方策略”考虑和“贯彻国家政策使命”的需要,并未对欠费听众采取强制收缴措施。
    第三,强制推行“日语”教育与建设所谓“满洲文化”。在伪满的教育广播节目中,日语教育节目被放在广播最重要时段播出,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即“日本语必须成为大东亚的共同语言”。在伪满洲国广播成为指导学校日语教育最为常见手段,甚至“以广播作为教材”直接进行日语教学。借助广播的推广,日语逐步成为伪满社会的通用语言之一。
    相对于教育而言,日本殖民者更为长远的宣传规划即借助广播建立所谓“满洲文化”。在广播节目的制作中,日本提出要制作更多具有“满洲色彩”的节目,试图建立一个与中华文化相区别的所谓的“满洲文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伪满广播中充斥大量的“格言先哲故事”、“古圣先贤”、“圣典讲义”等内容,将中国的忠孝礼义等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相杂糅,借此对国人进行奴化教育,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效劳。日本强调“满洲文化”的独特性,其根本目的是阻断或曲解东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东北民众形成对日本殖民占领的文化认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