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学会谦逊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6:11:04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秀伟 参加讨论
《历史的教训》一书的作者是威尔·杜兰特,他是美国著名学者,终身哲学教授,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该书的推荐阅读和作者的名声,都让我对此书很是渴望。我想一本思想肤浅的书应该不会被那么多人推崇吧?于是,我翻开了001页,作者开篇的发问一下子触动和吸引了我。他一连串的发问让我想起了“休谟问题”,也让我想起了相对主义极端化会导致可怕的不可知论问题。 杜兰特对历史和历史学家的质疑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同时也难以回避和超越的。历史由历史学家编撰,而历史学家作为人他本身是有限的、有自己的偏见的,即便他不是出于功利心,由于自己的知识、信仰和视角不同,面对错综复杂的事件和因素,给出结论时,也总是会犯过分简单化的毛病。如若这样,那历史岂不是“绝大部分是猜测,其余部分则是偏见”?再面对历史中充斥着欺骗和谎言,那历史真的是“没有任何意义了”。果真如此,我们珍藏的汗牛充栋的历史典籍将被视为废纸;既然无法知晓过去,我们依据历史的结论来鉴未来无异于在一根麦秆上建造大厦……如此推理下来,真是让人感到甚是恐怖。但我们似乎既不甘心认输,心里又止不住质问:我们真的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吗? 发现历史有问题可以考虑解决?是的!那么,解决问题靠谁呢?人!我也急切地想到人。想到解决问题需要人,需要依靠人,可是,我随即又想到:历史上的、历史中的和眼前现实存在的一切的问题不是由于作为历史中的人造成的吗?!人不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吗?那么,还有存在的、解决问题的“超人”、“他者”吗?如若人对自己类的状况无从知晓,那就意味着我们人对认识自己都难做到。然而,现实中我们虽然对自己基本上是无知的,但基本上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无知”。我陷入纠结。藐小和孤苦中,我心中也不由追问:人是什么?他人是如何存在的?人应该如何认识自己?人性是什么呢?人类的希望在哪里?我的这一疑问恰在第一章的尾声和作者的问题构成了历史苍穹中的回声。 我也将不停的追问并看作者将做何解:是不是“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人能超越自己的有限性和偏见吗? 第二章开篇作者说“历史具有烦人的二重性,因此我们姑且将历史定义为过去的事件或者记录。人类历史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间,而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要学会谦逊。”你是人吗?你谦逊吗?如果你承认自己不谦逊,你是个了很不起的人!如果人不甘心谦逊,不愿意谦逊,那就是你自己和人类的悲剧肇因。放眼望天,看地,再看看自己,也用自己的脑袋想想:虽然一代一代的人不断建造和拓展对气候、地球的控制力,可是结果如何?是人注定变为土壤中的化石?还是自然被驯服?这时,书的扉页中一幅罗马帝国时期繁华的庞贝城在维苏威火山爆发18个小时内彻底消失的画面映在眼前。还有那曾经逝去的文明,似乎都想要告诉我:人类可以创造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但不是在任意妄为中,不是在放肆无敬畏中,应该是在对万物之灵的人、对自然和大地的谦逊中。今天,科技似乎让你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是谁能阻止海啸、地震?或今年夏季的某场横扫一切的狂风暴雨? 没有谦逊的个人,社会是一个没有文明,没有安息的地方。“竞争的群体拥有与竞争的个体一样的特征:贪得无厌,好勇斗狠,党同伐异,狂妄自大。由我们集合而成的国家,就像个人一样,以更放肆的方式表达着我们的天性,并在更大范围内推行我们的善和恶。”我想作者的这一写照就是:人的生物性加上诡诈而形成的一个历史侧面。 杜兰特在《性格与历史》一章中说:“社会的基础,不在于人的理想,而在于人性。人性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他对人性作了自己的界定,定义人性为人类最基本的倾向性和情感。称这种基本倾向性为我们的本能。他从“性格元素表”对人性进行描述和分析,分析了人类天生具备的6个积极的和6个消极的本能及其作用,大多数人都具备两套本能——勇于面对或者消极逃避生活中的基本挑战和机遇。他强调:每个本能所形成的习惯又都伴随着各种情绪。以上总和就构成了人性。他对人性发的界定从哲学的视角说是一种形而下的,和从存在意义上的性善论和性恶论有所不同。暂且不论这几种人性论孰是孰非。从本书所谈的历史教训的视角看,人性确实不是随着时间而逐步向前发展的、进步的,人性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伏尔泰将历史主要视为“集合人类的罪恶、愚蠢与不幸之大成”。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一卷中也认可这一概括。我本人也赞同这一概括。看历史上的朝代兴衰存亡、国家兴亡;权力机构间争权夺利、互相诋毁;有点权力就党同伐异、行奸恶、毒害,肆意逼迫欺压人;存在着的人参演着、旁白着身边人的诡诈、谎言剧目……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可以看到人性的恶与人的愚蠢的本性侧面。 道德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常被功利遮蔽住。但人没有道德就沦为下流,甚至抵不上一只宠物狗的价值。下流人在世人中升高,就有恶人到处游行。由此看道德影响到社会和历史。我们国家用人制度明确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这一原则很好,因为德不配位的人在位上是祸国殃民这一教训是血淋淋的。当然历史中也有许多善事,正如作者在《道德与历史》一章中说的:“即便是在记载的历史中,我们也能发现许许多多善良的故事,甚至是高贵的故事,所以我们虽然不能忘记罪恶,但是可以原谅罪恶。”没有人没有罪恶,没有人不犯错。学者汉娜?阿伦特曾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份关于平庸之恶的报告》提出的“平庸之恶”不仅涉及道德与法律,更触及人类灵魂和心灵深处的反思。对于一个官僚阶层来说:一个不会思考、只是遵从命令的官僚,以及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无为或者妄为,它体现的是平庸之恶;个人的平庸之恶是:对于显而易见的恶熟视无睹,且正沦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这种“平庸之恶”比杀人等极端手段危害更大、更深远、更恶,它正时刻传递给我们血的教训和历史的启示。人的高贵在于认罪、悔改,宽恕他人;人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地快乐做事,享受清新舒心的空气。知恶、止恶,能使身边多些善良的故事,那样作为人的你我应该会愉快些! 《宗教与历史》一章中作者说“即使是持怀疑论的历史学家也对宗教保持谦卑的尊重,因为他看到了宗教在每一块土地上,每一个时代,都发挥着似乎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的,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精神文明也是人类无止境的追求。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聪明的人,一种使人能愿意离弃罪、宽恕他人,以及懂敬畏、认识自己的信仰力量对人、对社会是有益的。由此,我不由想到作者说的第一个历史教训:谦逊。让我们面对宇宙苍穹、人类历史的教训懂敬畏,谦逊下来吧。 读完此书,我收益颇多。作者对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也一直深深地启发着我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人、历史的教训、道德和社会等等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炮制的真相与真相的探寻
- 下一篇:丝路文化共融中的杜尔迦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