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民族国家理论看中国疆域形成的著作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5:11:19 中国社会科学网 楷杰 参加讨论
2015年11月,作为云南大学林文勋主编“中国边疆研究丛书”之一种,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大龙著《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全书30万字,由前言,东亚“天下”政治格局演变与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多民族国家建构的理想与现实、“藩属”体系与“殖民”体系的碰撞:多民族国家疆域构建形式解构、治策与疆域:“羁縻”和吏治与历代治边政策、疆域形成的黏合剂:传统夷夏观的变化与中华民族(国民)的形成等5章及后记构成。 该书是作者10余年研究中国疆域形成理论的总结,和以往学界最主要的不同点是抛开了从民族国家的视角来看待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 (1)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分期。作者将多民族国家疆域分为自然凝聚时期:从中华大地人类文明的出现,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疆域明晰时期:从康熙二十八年(1689)《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列强的蚕食鲸吞时期:从鸦片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现代疆域巩固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维护疆域完整而做的种种努力。这种观点自然有别于以往学者的认识,但更重要的并不在于观点的差别,而是作者的视角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在整个东亚的范围内,结合王朝国家和主权国家所具有的不同性质,来审视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形成和发展的轨迹,进而做出了如上分期,并归纳了不同时期的特点。 (2)“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及其实践对于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中的关键是边疆族群尤其是北疆游牧族群对“大一统”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大一统”观念形成于中原地区,这是学界的共识,但论及“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一般从董仲舒开始,作者则将其直接源头和汉武帝的“汉为天下宗”的观念联系在一起,并重点阐述了汉武帝“大一统”观念的实践,游牧族群对“大一统”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清王朝在“大一统”观念指导下不仅完成了王朝国家的建构,而且也开始了向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型。 (3)从“藩属”和“殖民”碰撞的视角,解构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途径。历史上东亚地区存在着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天下秩序”,这是中外学界的共识,但如何剖析其结构则存在较大差异。差异的存在本身是正常的,但将其引入到贸易方面而忽视其政治含义,或将其和近现代的西方殖民相联系则是有害的。作者认为东亚地区的政权存在的主要形式是以农耕族群为主建立的“城国”和以游牧族群为主体建立的“行国”,而常态则是两类政权之间的互动推动着东亚政治格局在没有域外势力介入情况下的自然碰撞和族群凝聚,其背后隐含的则是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农耕王朝和游牧行国的疆域结构在外层都有一个藩卫区域,虽然称呼不同,但在清代最终定型为“藩属”(“藩部”和“属国”),故而作者认为称其为“藩属体系”更为准确。近代,以英国为首的殖民者将兴起于欧洲的殖民理论实践于东亚,试图将清王朝的“藩属”纳入到“殖民”体系之下,由此导致了“藩属”与“殖民”的碰撞。碰撞的结果则是清王朝“藩部”地区“内地化”为多民族国家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国”则脱离了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轨道,和清王朝的关系变为了国际关系。 (4)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及边疆官吏的任用在多民族国家疆域发展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论及历代王朝的之治边政策,学者多以“羁縻”概称之,由此形成的误区即是“羁縻”等同于“不管”。作者通过对见诸于史书的“羁縻”一词分析,认为“羁縻”的要义是“控制”,历代王朝基于自己的国力不同,其对边疆地区实行的“羁縻”也有程度的巨大差异,但“羁縻”作为历代王朝治理形式的补充,其最终归宿则是和内地管理方式的“一体化”。在“羁縻”治理状态下,边疆官吏的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作者以两汉王朝为例,对边疆官吏在疆域治理及王朝疆域盈缩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探讨。 (5)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历程实际上也是王朝对区域内族群不断整合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因此族群的凝聚和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的黏合剂。诞生于中原地区农耕族群中的“夷夏”观虽然对汉唐“大一统”王朝的出现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成为了中华大地上众多族群凝聚和疆域形成的障碍,边疆族群对传统“夷夏”观的冲击乃至否定不仅为族群的融合扫除了障碍,也为疆域的扩大提供了保障。清王朝出于弥合“夷夏”差异而进行的对境内不同族群的“臣民”塑造,为“中华民族”(国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中华民族”称呼的出现是对“臣民”塑造结果的一种承认,也可以视其为是在夏人、商人、周人、秦人、汉人基础上对“中国人”称呼的延续。 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研究一直是中国边疆研究的薄弱环节,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有关“历史上的中国”的大讨论对我们认识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学界真正关注疆域形成理论的研究却是20世纪末,《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即是作者在多年研究基础上的一个总结,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 延伸阅读 《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 李大龙简介: 李大龙,男,1964年5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编审,《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主任、主编。研究方向为中国边疆史、疆域理论。 1982年至1986年,西北大学历史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先后为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2000年8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工作,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主任、主编;2001年9月晋升为编审;2006年至2009年中央民族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日本“文官统治”制度走向终结
- 下一篇:美学者认为:商朝人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