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三千万”谣言破灭之后(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5:11:10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孙经先 参加讨论
杨继绳及其《墓碑》中的错误绝不仅仅是以上这些。但是仅仅上述这些错误,就足以说明他的“饿死3600万”是严重歪曲历史真相的重大谎言,也充分说明了他在获奖答谢词中宣称的《墓碑》“这部书没有虚构,没有夸张,每一件事都有可靠的依据”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谎言。 2013年9月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以确凿的证据揭露了《墓碑》的重大错误。杨继绳同年12月在《炎黄春秋》发表文章进行了苍白无力的辩解。随后我们于2014年1月在《红旗文稿》发表文章对他的辩解逐条进行了反驳,指出他的全部辩解都是不成立的。我们的这篇文章发表后,由于他无法做出辩解,就采取了“不回应”、“不理睬”态度,并且表演了一场闹剧。 在2014年7月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杨继绳公然制造谎言说:《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诽谤我的文章,我投稿辩护,全都粗暴地拒绝发表,在对我缺席审判时,还不给辩护的权利!这有一点学术公正吗?”他在会议上还强烈要求给他“以与批判者同样的权利”,允许他“对批判作出回答”。 事情真相是这样的。我们批评《墓碑》的文章发表后,杨继绳投稿《中国社会科学报》进行辩护。该报收到他的文章后,决定发表他的文章。由于我们批评《墓碑》的文章只有两千字左右,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该报建议他将文章压缩到三千字左右后发表。但是他拒绝了这一建议。《中国社会科学报》明明已经同意发表他的文章,他却指控该报“粗暴地拒绝发表”,不给他“辩护的权利”,这不是在公然制造谎言吗? 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做了大会发言,进一步揭露了杨继绳严重歪曲历史真相的重大错误。在我们发言结束后,会议主办方留出了充分时间进行讨论,主持人也多次邀请杨继绳发言。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拒绝了这次“对批判作出回答”的极好机会。他一方面强烈要求给他“与批判者同样的权利”,允许他“对批判作出回答”,另一方面当这次会议的主办方给了他充分地“对批判作出回答”的发言机会时,他又拒绝“对批判作出回答”,并在会后宣布“不再理睬”。杨继绳难道不觉得自己是在表演闹剧吗? 杨继绳在获奖答谢词中称“我到十多个省的档案馆看了大量的档案”,在其他场合下他又说“我查阅了12个省级档案馆,每个档案馆我都复印了300个档案夹,因此我总共处理过3600个档案夹的信息”。他之所以说这些话,就是想给读者造成一种错误的假象:他的“饿死3600万”以及各个省、市、自治区、专区的那些饿死人数,都是从大量历史档案所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中得到的。 我们对《墓碑》中所引用的来自档案中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发现了杨继绳所确认的“饿死3600万”以及各个地区的那些惊人的“饿死人数”,同他所引用的历史档案中所记载的数据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我们查阅全国两千多种地方志所获得的大量数据也充分说明了杨继绳那些数字的荒谬性。这就是说,尽管杨继绳查阅了3600个档案夹的档案,但是他根本无法从这些档案的记载中获得可以证明“饿死3600万”的证据。因此,他就只能用“杨继绳公式”、“人口统计数字减少数等于死亡人数”这类荒谬的公式和逻辑编造饿死人数;这样得到的数字依然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他就只好篡改、伪造数据,编造和使用诸如“涪陵专区饿死350万”这一类离奇的、没有任何依据的数字,甚至不惜制造“周恩来下令销毁大饥荒证据”这样的重大谣言,去为“饿死3600万”拼凑所谓依据。正因为这样,当我们揭露了他的那些荒谬数字、谎言和错误之后,他根本无法做出有说服力的辩解,就只好宣布“不回应”、“不理睬”了。 现在摆在杨继绳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就是:他必须向历史,向广大读者,对已经被揭露的那些严重歪曲历史真相的重大错误——首先是本文所指出的十二条错误,逐一做出认真负责的回答。他在获奖答谢词中没有勇气面对这一重大问题,却奢谈什么“保存民族记忆”、“良心”、“良知”等炫人耳目的辞藻,这难道不是十分可笑的吗? 那么杨继绳今后会作出回答吗?这里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他仍然没有勇气作出回答。如果这样的话,那些还相信“饿死三千万”的善良人们就应当清醒过来,不要再相信《墓碑》所编造的谎言了。第二种可能是他勉勉强强地作出了回答。如果这样,我们将以更多的证据对他的答复进行更有力的批驳。这样,杨继绳严重歪曲历史真相的真实面目和“饿死三千万”的荒谬性也就必将为更多的善良人们所识破。 杨继绳“获奖”挽救不了“饿死三千万”谣言必定破产的命运。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美学者认为:商朝人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 下一篇:《南京大屠杀辞典》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