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从通惠书院到潞河书院


    书院是中国唐末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化教育组织,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不同于私塾,也与官学有着区别。北京的古代书院最早诞生于五代时期的后梁。当时,士大夫窦禹钧创办了窦氏书院,这是一所兼具藏书与讲学功能的教育机构,窦氏书院的建立揭开了北京书院的序幕。通州作为北京的东大门,又拥有较为便利的运河水路交通,陆续出现的书院为当地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北京书院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上通州的书院主要存在于明清时期,共有5所,这5所书院分别是明朝的通惠书院、杨行中书院、闻道书院、双鹤书院和清朝的潞河书院。这些书院类型主要分为两种:考课和讲会,通惠书院与双鹤书院就是讲会类的书院,杨行中书院、闻道书院、潞河书院则属于考课类的书院。
    在通惠书院以前,通州地区没有书院,而官学校舍又十分简陋,学子们通常居住于寺庙或是道观之中,环境艰苦。嘉靖二十七年(1548),御史阮鹗到通州视察粮仓时首先到州学拜谒先圣,在听说诸生没有学习的地方时,便出资建造书院,通惠书院便是由此而来。通惠书院前后存在了15年。
    杨行中书院,由左副都御史、通州人杨行中于嘉靖末年创办,位于通州旧城内水月庵,今通州区新华街道东海子居民区。关于杨行中书院的具体情况,由于史料的缺乏,不得而知。
    闻道书院是由御史、通州人马经纶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创办,因其门人生徒私谥他为“闻道先生”而得名。闻道书院位于通州旧城东南隅文昌阁附近,今中仓街道莲花寺胡同东端南侧,马经纶去世以后,闻道书院由其子马健顺维持了一段时间。马经纶和杨行中都是因为得罪了权贵而获罪归里,创办书院,继续造福桑梓。
    巡抚、通州人李三才因力陈矿监税使之害,被迫辞官回家,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创办了双鹤书院,书院位于通州张家湾城内,今通州区张家湾镇。因书院设在李三才自家双鹤轩内而得名,史载他“归而置双鹤书院,讲学其中”,十余年后,随着李三才去世,书院停办。
    潞河书院最初由仓管总督张仪朝和通州知州朱英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创办,因古代通州称“潞河”而命名。潞河书院命途多舛,经历了多次迁徙与重修。光绪六年到十五年(1880-1889),因经费不济,潞河书院停办,光绪十七年,在天恩胡同东端北侧重新建设。光绪二十九年,潞河书院改为“通州官立小学堂”。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