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人类文明的标志(一)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7:11:15 中国文物报 董耀会 参加讨论
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不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也不是使用文字最早的国家。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体系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最重视历史的国家。长城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是人类最优秀的部分之一。中国与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并称为人类文明的四大“原生文明”。由于外来文化的侵入,四大“原生文明”仅中华文明历尽数千年的内忧外患而不倒,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 为中国长城做一部史是我多年的愿望,利用八年的时间完成了参与主持的国家“十二五”项目《中国长城志》的编纂,才有时间开始着手《中国长城史》的写作。《中国长城史稿》能在写作过程中,陆续于《中国文物报》发表,也是一个征求意见的过程。 中国长城史包括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既要研究中国长城如此这般的过去,也要对长城的历史及其作用进行阐述和评价。长城的子孙应该知道,古代中国为什么要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建和使用长城?长城在中华民族这个特定群体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成为一种经验?如何积淀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 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史,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在这个过程中长城起到了什么作用?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的沉沦和屈辱,中华民族又能从长城身上得到什么反思?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而奋斗。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长城又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和精神支持?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修建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2009年6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明长城资源调查成果。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东经124°30′56.70″北纬40°13′19.10″),西到甘肃嘉峪关,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占明长城总长度的70.8%;壕堑长度为359.7千米,占明长城总长度的4%;天然险长度为2232.5千米,占明长城总长度的25.2%。 2012年6月,国家文物局公布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历代长城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5个省、市、自治区。这次公布的仅是长城遗迹总长度,共有21196.18千米。 长城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1987年被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历史文献记载,长城最早修建于公元前7世纪。考古证明至少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已经有长城。长城的产生,首先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中,满足各诸侯国自身安全和发展的需要。这个时期诸侯国修筑长城相互防御,以期借助高大的墙体防御,寻求力量平衡或构建彼此的交往秩序。春秋时期只有楚国和齐国,分别修建了长城。到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都修建了互相防御的长城。有些较小的诸侯国也修建过长城,如中山国修建防御赵国的长城。 公元前4世纪,燕、赵、秦等诸侯国开始在其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修建长城防御游牧民族。此后的秦、汉、隋、明等中原王朝及北魏、北齐、金等民族政权,为防御北方游牧政权而规模不等地修筑长城。修建长城的目的由诸侯国间的互相防御,转变成为调整农耕政权与游牧政权之间冲突,维护长城内外社会经济秩序的措施。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分散的多元到结合成一体经历了很漫长的历史过程,长城基本伴随了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过程。历代王朝修建长城目的虽然不尽相同,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都起到过促进作用。今天更加注重的长城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所发挥的这种作用。 四大文明古国,都建造过伟大的建筑。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和中国的万里长城,都是伟大的奇迹。其创造过程的艰苦、旷日持久,无疑也都让劳动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甚至生命。这种付出主要都是通过制度对劳动者的某种奴役来完成的,带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在这一点上,长城与其他辉煌的人类文化遗产基本上没有区别。 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些古代建筑,不论是当时的社会价值,还是今天作为人类奇迹的一种文化象征意义,其内涵都有很大的不同。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国王取悦皇后的产物,古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不过是当时统治者的陵墓。万里长城不是统治者奢华生活的产物,其从产生之初就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息息相关。长城除保障政权统治的稳定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保障长城区域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安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梁平 “非遗”之花绽放校园
- 下一篇:记录文化的“求法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