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多姿多彩,少数民族的“妇女节”你知多少?


    1975年被联合国确认的三八国际妇女节,起源于1903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大罢工。我国少数民族妇女除了享受三八妇女节带来的快乐,还享受有自己民族“妇女节”的快乐时光,少数民族的女人真幸福!
    NO1.哈尼族姑娘节
    
    节日时间:农历二月初四。
    节日起源:相传在很久以前,在山环水绕、林木葳蕤的碧播寨,美丽标致的姑娘悠玛与英俊彪悍的猎人戛期相爱。因悠玛的父母把她许配给了白土司的独眼儿子,为此痛苦不堪,决心以死来追求自由爱情。二月初四这天,悠玛独自去薅勾勒山上砍柴,相遇同村和邻村的三个姑娘。悠玛向她们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引得三个姑娘痛哭不止,原来,她们在婚姻上同病相怜,四人就在山顶上互诉苦衷,愈诉愈愁,愈诉愈悲,就一起跳崖自尽了。悲剧发生后,哈尼人觉得再也不能干涉姑娘爱情了,应该给她们选择意中人的权利。为告诫后人,哈尼人就把每年的二月初四定为“姑娘节”,以表示尊重妇女和尊重婚姻自由。
    节日习俗:云南省元阳县碧播山一带的哈尼族,每年都要欢度别开生面的姑娘节。春耕结束时,是奕车人(哈尼族的分支)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节”这天,奕车姑娘要戴上洁白的尖顶巾,身穿“龟式服”,下穿紧身超短裤,腰系精美的银饰,在山间用歌舞等形式寻找自己的伴侣。
    节日这天,男人乖乖地听从女人指挥,马不停蹄地做家务。天没明,鸡未叫,男人们就要首先挑回一担水,待天麻麻亮时,再砍回一捆柴,接着,就生火烧水,把洗脸水恭恭敬敬地端给慢腾腾起床的妇女。然后,男人们煮饭、洗菜、剁猪食、洗碗筷、带小孩,妇女们则悠闲地坐在一旁,或做点针线活,或指挥男人做这做那。未出嫁的姑娘们,则连针线活也不做。
    吃吧午饭,男人们急匆匆往寨中的公共娱乐场所赶去,按习俗,先到的为勤劳者,后到的为懒惰者。小伙儿们向情人借来女式新衣新裤,打扮成姑娘的样子,在欢快的弦乐声中翩翩起舞,直到太阳偏西才回家做饭,继续服侍妇女到深夜。
    NO2.苗族姐妹节
    
    节日时间:农历三月十五,是我国苗族妇女的"姐妹节"。
    节日习俗:姐妹节当天,妇女们都要吃一种用五颜六色的糯米做成的“姐妹饭”,互相赠送礼物,以示吉祥。“姐妹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吃罢姐妹饭,姑娘与小伙子们身着节日盛装和民族服装,欢天喜地来到陡水河畔, 参加娱乐与体育活动:游方唱山歌、吹芦笙、沙滩踩鼓、鸣锣击鼓、跳芦笙舞、划船、斗牛等。
    苗族姑娘做的“姐妹饭”,五颜六色、晶莹剔透,色型艳美,香软可口。过节那天,家家都吃姐妹饭。姑娘们把心意都藏在这姐妹饭里。苗族姑娘们用手帕或篮子装好姐妹饭,送给两天来陪伴她的小伙子。小伙子打开饭包,如果姐妹饭上放着一对红筷,表示姑娘喜欢他,愿意与他交朋友;如果只有一支筷子,是姑娘婉转地拒绝小伙子,不要再单相思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辣椒、葱、蒜,就是表明姑娘不喜欢他,暗示小伙去另寻心上人吧;如果姐妹饭上放着树叶和松针,那是告诉小伙子,你还有一星希望呢!此时小伙子要见眼生情,穷追不舍,买些绸缎或丝线送给姑娘,紧密联络,爱情之花就会结果。这种习俗经过时间的沉淀,世代相传,已成为苗族男女青年的共同节日。
    节日演变:再后来,姐妹节不再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每逢春暖花开的三月,姑娘们每人拿出一些米来,做五颜绿色、美味可口的“姐妹饭”,邀请外地姑娘和年轻小伙子们前来聚餐,开展有趣的活动。天长日久,苗族姑娘们与外地小伙儿渐渐建立起深情厚谊,有情人终成眷属。就这样演变为,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八日便成为苗家村寨姑娘与小伙子们共同欢度的美好节日——姐妹节。
    NO3.怒族仙女节
    
    节日时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
    节日习俗: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鲜花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此时正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人们还要为“仙女”献上一束束杜鹃花。祭祀时,要点起松烟,并由主祭者念祝辞,还要打鼓诵经。随后大家磕头,以祈求仙女保佑。祭祀结束后,各家各户设宴饮酒,青年男女则身穿节日盛装,前往一个空旷的地方进行射箭比赛。到了晚上,青年男女们燃起篝火,对唱情歌、欢快地跳舞,通宵达旦。
    NO4.侗族姑娘节
    
    节日时间:农历四月初八。
    节日起源:传说古时候,侗族姑娘杨八美的哥哥被关到监牢里,她去探视,发现哥哥极其虚弱,没有了先前的胆力和气魄,妹妹回家做了一大箩筐乌饭,给哥哥送去。吃了饱饭,使哥哥的身体得到恢复,兄妹俩联合起来冲出内罗城,最后领导群众一举攻破柳州城。于是,四月八就成了侗族姑娘节。
    节日习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湘、黔、桂等地区侗族的“姑娘节”。出嫁的侗族姑娘在这一天要回到娘家,与自己的姐妹们一起做乌饭、乌饭糍粑,然后唱歌说笑,共度节日。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上做的乌饭和糍粑,到婆家分给亲友,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传递欢乐,共享美味佳肴。
    NO5.瑶族阿妹节
    
    节日时间:农历四月初八。
    节日习俗:湖南省江永县一带瑶族在四月初八日过阿妹节。瑶歌唱道:“插秧忙到四月八,阿妹洗手做糍粑,麻线织出十样锦,鸡蛋上面画彩画。”这一天,姑娘携带自制食品,如在壳上画有花边图案的熟鸡蛋、雕有不同花样的糍粑和用蜂蜜拌熟米粉熬成的糖果上用黑白芝麻镶出头巾图案的“三花食品”,以及花生、板栗、熟肉等等,到山野里打闹说笑,追逐嬉戏。这种姑娘们在山间的娱乐活动,名义上是不许男青年参加的,但小伙子往往前来偷看。如被发现,姑娘们喊出他的名字,就要受到为姑娘们捡柴禾、寻野果、烤食品、摘山花的“惩罚”。这个有趣的活动还与藏族姑娘“斗牛”规定相似,偷看女人的男人总是没好果子吃,不过,一饱眼福的男人受罚也高兴。
    NO6.土家族女儿会
    
    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初三、七月十二、八月十五日。
    节日习俗:“女儿会”,又名恩施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场所,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或土家情人节。湖北省边境各地土家族因地而异在农历五月初三、七月十二和八月十五举行女儿会,这一天前来赶墟场的姑娘们化妆打扮,美丽漂亮,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有的出售土特产,有的购买日用品,有的借机和情人约会,有的人家还在这天相亲订婚,是一个热闹喜庆、充满情爱的传统节日。
    NO7.藏族女儿节
    
    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初四、初五。
    节日特色:“女儿节”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庆活动分为“抢水”、“采花”和“祝福”三个部分构成,其中“采花”和“祝福”都与民族歌舞相结合,丰富多彩,极富民族特色。
    节日习俗:女儿节里,有几样习俗必不可少:一是花蛋,煮熟,在蛋壳上绘上自己设计的织花边的图案;一是花糍粑,在糯米糍粑的一边刻上绣荷包的花样,每个糍粑的花样不能重复,带多少个糍粑则不论;一是花糖,蜂蜜与熟米粉制成,用黑、白两色芝麻镶上各种头巾图案。这一争奇斗艳的活动称为“斗牛”,父母兄嫂必须支持,但不能代劳,必须姑娘自己动手制作。这天,姑娘们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美味可口的佳肴,上山采茶对歌,说笑打闹,追逐嬉戏,互相敬酒,祈祝吉祥。姑娘“斗牛”不许小伙子偷看。只要姑娘们发现小伙子并喊出他的名字,小伙子就得乖乖受罚,为姑娘们捡柴烧火、煨烤食品、寻找野果、采摘山花,不能逃跑。如逃跑,为姑娘们传出去,就受到耻笑,难再得到姑娘的青睐。
    NO8.水族妇幼节
    
    节日时间:农历十二月丑日。
    节日习俗:妇幼节是水族妇女儿童的民间节日。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剪彩色纸孩,贴在供桌墙上。全寨儿童提着特制的小竹蔸,结队挨家逐户去讨吃象征幸福长命的糯米饭、鸡蛋、肉片等,家家都热情接待他们。此日妇女分外受尊重,妇女们主持一切祭奠活动,她们共同祈求上苍:保佑妇女和儿童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幸福美满。
    NO9.摩梭人的女神节
    
    节日时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
    节日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格姆山下住着一个聪明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她像天上的月亮一样漂亮,像泸沽湖水一样纯洁,多少小伙子为她痴狂。天上的男神看上了这位人间美女,在农历7月25这天,男神变作一股狂风把姑娘卷上天去。地上的人们看见了,大声呼叫,男神慌了手脚,一失手把她放了。可是,姑娘已无法回到地上,她的身子化作一座山,矗立在天地之间,她的灵魂变成了一个女神,骑着一匹白马,吹着竹笛,哀伤地望着故乡。她巡游在空中,护卫这里的人们。这就是屹立在泸沽湖畔的格姆山。
    节日习俗:节日当天,人们盛装打扮,骑着马,赶着车,带着野炊的食物,涌向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男女青年相约绕山一周,然后向女神祭拜祈祷。 祭拜完毕,人们在山上野炊,生火做饭。这天由男子主厨,妇女则尽情地游玩。?吃过午饭,人们歌舞狂欢。在咚咚的锣鼓声中,姑娘们跳起了狮子舞,据说参加跳舞的男子都必须男扮女装。歌舞结束,开始赛马,骑手个个英姿飒爽,一声口哨,就像离弦的箭,飞向山边。这尽情欢乐的场面,女神也为之动颜。
    NO10.高山族的妇女节
    
    我国的台湾高山族妇女节的具体日子不确定。每年的过节时间由族中妇女共同商量而定下来。在这一天里,高山族的妇女们要举行“越野赛跑”,到山上采野花等活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