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论“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边疆治理现代化(2)


    二、边疆治理现代化及其战略意义
    边疆地区要担当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发挥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就必须加快推进治理变革,实现边疆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所谓边疆治理现代化,就是树立现代的理念、思维与精神,建立更为科学、完善的组织与制度体系,运用现代的、与时俱进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开展边疆治理并实现边疆公共事务的治理目标。现代化的边疆治理至少包含理念、体系、能力三个维度的内容。理念现代化是指摒弃传统统治、管制理念,确立边疆治理的多元平等、协商共治的理念。体系现代化是指边疆治理的价值取向、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所体现的现代属性。能力现代化是指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有效地执行制度规范,从而体现出较强的制度执行力。此外,从结果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治理必然体现为发达的治理水平,相应地,效率、发展、秩序与安全则是现代化治理理念、体系与能力的理想结果。
    从形态与表征角度看,边疆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是从传统的、过时的、落后的边疆治理形态过渡到具有现代属性的、与时俱进的边疆治理形态;从内涵与要素角度看,边疆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是边疆治理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治理理念、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边疆治理转型是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的内在诉求,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边疆治理走向成熟的表现与标志。[5]“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将中国与中亚、欧洲连接起来,而且将东部与中西部、内地与边疆紧密联结在一起,从而为边疆治理的现代转型带来了新的历史契机。同时,加快边疆治理转型、实现边疆治理现代化,对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边疆治理现代化能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运作条件。从治理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秉持的是包容性发展、合作发展的理念,其本质是一种全球治理的理念。这种全球治理理念的成功实践取决于能否形成全球性治理架构,其中尤为关键的是能否在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建立和完善多边、多层合作的共治机制。这就要求沿线国家或地区不仅要认同合作共治的现代性价值,而且在组织设计与制度设计层面要更为科学、先进,能够创设和发展一套具有现代属性的制度与程序体系,同时也要求沿线国家或地区具有合作共治的能力。如果把边疆地区视作联结“一带一路”有机体各个部位的“经络”,那么治理现代化就如同运行在有机体“经络”中的“气血”。如果边疆治理不能实现现代化转型,那么治理现代化便不能通畅运行。因此,传统的、脆弱的边疆治理势必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阻碍“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快边疆治理转型、实现边疆治理现代化,是“一带一路”建设正常运转的基础和保障。现代化的边疆治理可以有效地实现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内地与边疆以及中国与中亚、欧洲之间治理理念、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有机衔接,从而形成“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
    其次,边疆治理现代化能够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创造和谐的边疆环境。“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需要良好的边疆治理为其提供和谐稳定的边疆环境。没有稳定的边疆环境,“一带一路”建设很难顺利实施,成果也得不到保障。当前,境外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三股势力在边疆地区的活动猖獗,边疆安全局势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边疆地区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隐患犹如有机体身上的毒瘤,纵使经络健全、气血畅通,有机体的健康运行仍然难以保障。事实上,现代治理模式既体现为一种工具理性,又体现为一种价值理性,即通过现代化的“治理”手段达成“善治”的理想目标。边疆治理的现代化转型追求治理理念、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其终极目标是治理结果的现代化,即良好的边疆治理。因此,边疆治理绩效的优化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必然结果。现代化的边疆治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边疆的繁荣、发展与和谐,消除边疆社会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降低边疆社会的安全风险。可见,只有实现边疆治理的现代化转型,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必要的边疆环境保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