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维德:现状、机遇、路径:“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民族发展(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54 内蒙古社会科学 任维德 参加讨论
其次,把“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援助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同国内各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有机地衔接起来,充分发挥其政策和战略功能与作用。 由于长期受制于国内多种多样因素的制约和掣肘,特别是地理上的自然分割、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我国逐步形成了区域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国内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及其拉大,必然影响到三大地区之间实现基础设施以及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互联互通”,进而影响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联互通”,最终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因此,国内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际上就是一个三大地区之间,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缩小差距的过程,要求进一步发挥“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战略功能与作用,加大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援助和扶持力度,以三大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带动和促进少数民族和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根据国际国内两个“互联互通”的不同要求,从内容、类型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援助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构建系统的国家区域援助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其政策和战略功能与作用。 在国外“互联互通”方面,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1],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对口支援”中加强东、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联互通”进程。在国内“互联互通”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不仅是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而且还是体制机制、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和信息流层面的“互联互通”,“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应当以此为主要内容和重点,加强东、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协作,充分发挥“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战略功能与作用,加大东、中部地区对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以及体制机制、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支援和帮扶。 一是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及其“互联互通”,从内容和类型上进一步完善、创新“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援助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 以往,“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的内容、类型主要是灾难援助、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以及中央政策和利用东部沿海地区剩余经济发展能力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战略衔接,要求东、中部地区发达省市还要在体制机制方面加强对西部民族地区欠发达省区的支援和帮扶。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这是制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制度性因素。[3]国内研究市场化进程的著名学者樊纲、王小鲁、余静文等人的研究表明,2014年,东、中、西部地区三大地区之间市场化进程差距较大,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10省区与东部沿海地区11省市的市场化进程差距较大(见表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