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员大罢工的实际组织者和领导者:苏兆征与林伟民(2)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2:11:22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辛亥革23命后,一些海员自恃对建立民国有“功”,离船上岸谋取一官半职去了。但是,他与苏兆征非常鄙视这种行为,甚至当新政府欲罗致他们,予以官职时,两人根本不屑一顾,而是专心致志当海员。林伟民的这种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的行为,以及乐于为大众谋利益的精神,使他赢得了广大海员的信任与爱戴,与苏兆征一起,成长为海员罢工的实际领袖。 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大罢工开始时,苏兆征被选为罢工总办事处总务部主任,林伟民则是海员工会第一届委员,负责交际工作。 在苏兆征、林伟民的推动下,海员工会于1921年9月正式向轮船资本家提出了三条要求。第一、增加工资。要求海员工资10元以下的加五成;10元至20元的加四成;20元至30元的加3成;30至40元的加2成;40元以上者加1成。第二、工会有权介绍海员就业。第三、签订雇工合同时,工会有权派代表参加。这些条件向资本家提出后,他们置之不理。同年11月,又一次向轮船资本家提出,他们仍然不予理睬。同时,他们给外国海员增加工资50%,故意不给中国海员增加工资。这种无视海员合理要求,骄横跋扈的态度,激起了海员们的义愤,他们决心以硬对硬,坚决斗争到底。 1922年1月12日,他们第三次向资本家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并限令他们24小时内予以答复,否则香港海员将一致罢工。资本家对海员的最后通牒仍未予理睬。他们认为海员工会没有什么实力,罢工是搞不起来的。但是,就在12日下午,在某轮船公司的“海康轮”上,苏兆征第一个拉响了罢工的笛声。这艘船原准备开往汕头,现在停开。接着从香港开往广州、江门、梧州等地的内河轮船,以及由外地开到香港的英、美、法、日、荷等国的海轮,船上的中国海员都相继参加了罢工。最早参加罢工的船有90多艘1500余人。海员们的一致行动,使香港政府大吃一惊,完全出乎意料。当晚就派华民政务司夏理德前往海员工会谈判,企图阻止罢工。他半威胁、半讽刺地说:“本港政府是不允许这种罢工行动的。你们有条件,可交本港政府,替你们斟酌办理。你们搞罢工,难道就不怕饿肚皮吗?”在大风大浪中搏斗20多年的老海员苏兆征挺身而出,对夏理德说:“我们提要求已经3次了,每次都通知你。你为什么不早出来说话?要复工,除非答应我们的条件。我们饿不饿肚皮是我们自己的事,你不必操心。”他的话,表达了海员们坚持斗争的意志,维护了海员的人格与尊严,深得海员的赞同。在群众如雷的罢工口号声中,夏理德灰溜溜地逃走了。 为保证罢工的顺利进行,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颁布了《停工细则》:罢工海员一律返回广州。食宿问题,由海员罢工广州总办事处负责解决。第二天,罢工的海员纷纷搭乘火车回到广州。其它轮船一开进香港,船上的中国海员就实行罢工;有些轮船还没有到香港,海员们在半路上就罢工了;有些轮船吓得根本不敢开进香港。这种形势很快影响到新加坡、暹罗、上海等口岸。 据《新闻报》2月16日报道:“此次香港船员罢工,凡用华人为船员之船,除某某一艘外,余皆在内……船上大小船员自领港至装炭之人,均停工离船。”罢工不到一个星期,罢工海员人数已达6500人之多。香港政府开始恐慌起来,感到制止海员罢工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采取了欺骗和压制的手段。 1月16日宣布戒严,派出海陆军队,布满大街小巷,不准人们自由行动,并宣布非有凭照,不得自由出入香港。他们认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限制海员的活动,阻止他们离开香港,因而不得不停止罢工。但有充分准备的海员,根本不理会这些,相反,罢工的意志更加坚决。为了麻痹工人,缓和罢工工人的情绪,香港政府以华民政务司的名义,于1月17日抛出了一个轮船老板已答应了罢工工人的增资要求,所有罢工人员于1月17日中午回港复工的《通告》。 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会长陈炳生,生性软弱,没有骨气,为香港政府的威胁与利诱所屈服。他没有征求罢工海员的同意,没有征求苏兆征、林伟民的意见,就擅自以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名义,发出复工通知,命令罢工工人于1月17日回港复工。苏兆征收到陈炳生的复工通知,颇感意外,立即派人调查。下面是海员要求与船主答应的条件比较表。 老板答应的条件与海员的要求相差太大,海员当然不能满意。弄清楚香港政府的骗局后,苏兆征、林伟民立即致电各报社,公开说明:“经同人等严密调查,如知全非事实,显系二、三办事人所为。事非公决,势难承认。同人态度已定,宗旨已决,加薪条件,一日未有保证之签字,则一日未便开工。”苏兆征还致电夏理德郑重声明:“增加工资未签字之前,决不开工。”正是由于苏兆征等人的坚决斗争,使罢工不但坚持下来,而且还日益扩大。罢工怒火越烧越旺,罢工工人对香港实行经济封锁,使香港的粮食供应日益困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