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班固史学思想新探(3)

由于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给士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消极顺时,全身远祸遂成为大多数人遵行的人生理想。《后汉书·党锢列传》所谓"及汉祖杖剑,武夫勃兴,宪令宽赊,文礼简涸,诸余四豪之烈,人怀陵上之心,轻无重气,怨惠必雠,令行私庭,权移匹庶,任侠之方,成其俗矣。自武帝以后,索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义之徒,盛于时矣。至王莽专伪,终于篡国,忠义之流,耻见缨绋,遂乃荣华丘壑,甘足枯槁。虽中兴在运,汉德重开,而保身怀方,弥相慕袭,去就之节,重于时矣",正揭示了由汉朝立国至光武帝后,士人人格日趋颓缩的变化。对此,李贤德曾引龚胜、薛方、郭钦等人事以为佐证,足见范晔此说之可信。与此相联系的是,曲绚上意、歌功颂德转成士人常用的锐意上进或企求自固的不二法门。即使象好针砭时信的王充,在《论衡》八十五篇中,也不得不为使其书能得流传而杂出《齐世》、《宣汉》、《恢国》、《验符》、《须颂》五篇。这种时习自然也影响了班固,作为《白虎通义》的撰集者,他对统治者文化高压政策有亲身感受,在写《汉书》之初,就曾被人诬告私改国史下狱,后正式领命撰史,又恰逢明帝下旨,明言司马迁《史记》"贬损当世","非谊士"。当时一同被召的有贾逵、傅毅、杜矩、展隆、郗萌等人,班固首当其冲,为了避祸,他仿司马相如"颂述功德,言封禅事"之举,写了《典引》。这里的"典"指《尚书·尧典》,"引"犹续也。全篇内容以阐扬汉承尧后、得天之统为主,章太炎即此指出:"孟坚《典引》,盖不得已而作。前述缘起,以诏贬迁褒相如为本,已作《汉书》,与迁同符,微文讥刺,亦云不少,知为人主所忌,故复效相如作符命以求亲媚,虽淫辞献诌,要以避祸,与子云《美新》,殊途而同归矣"(《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校释》)。他还遵从明帝旨意,写了《秦纪论》,对秦作了全盘否定。据《后汉书》本传言,班固写《汉书》,自永平中奉旨始,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又陈汉章考证,其具体时间当始于永平元年,成于建初七年,首尾两纪(《缀学堂初稿·班马作史年岁考》)。倘据此二者,则其受此诏王正当作《汉书》之时。了解了这些,我们便不难探得其不满司马迁、乃或在一些问题上较司马迁正统、保守的原因了。
    汉代统治者文化高压政策的另一体现,是对史官权限的限制,这种严格限制造致的史官权限的缩小,也在很大程度上折损了《汉书》述事的真实详备和议论锋芒。如前所说,汉代特别是武帝以来,儒学神学化加剧,经学与谶讳相结合成为官方学问,"文史星吏,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美,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但在司马迁之时,史官之职总还算尚存古制。司马迁以专职写史,才得以上承战国著述之余绪,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下,通过对春秋以来一直到秦汉时期历史变迁独具眼光的考虑,写成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巨著。"迁卒,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史公事而已",而后之演《史记》者,"并以别职来知史务"(《史通·史官之置》),如班固就是以郎官令典校秘书的身份来知史务的。受种种扬限,歌其有如司马迁秉笔无私的直示精神,并以之贯穿全书,自十分困难。对此,清人张采田有一番论述很可以借鉴,他在《史微·史官沿革考》中曾指出:"道统既异,官亦无足轻重矣。史学之亡,盖在斯时乎!故论官史,当始于仓颉,而终于司马迁。《史记》一书,上以结藏室史派之局,下以开端门史流之幕。自兹以后,史遂折入儒家,别黑白而定一尊,虽有良史,不过致谨于书法体例之间,难以语乎观微者也"。以司马迁《史记》为官史之末,固语涉绝对,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汉代为转捩点,史学发展的一大转变,颇有助于后人加深对班固《汉书》所有的正统、保守色彩的理解;同时,藉此也可从另一侧面见出班固进步的一面,因为唯其处专制统治的高压下,他那不时闪露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公正客观,连同那重天下之公利,一以社稷百姓为重的人道情怀,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