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论吕思勉“经世致用”的史学观与实践活动(3)

    (三)教学改革。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提 倡启发学生自学,反对照本宣科,生灌硬塞。他在沈阳高师的做法是,“预科国文五小 时,第一至第三学期以两小时讲范文,令学生自看,问乃答之,不能问,然后告之。第 四学期,以两小时命题作文,其余三小时,悉听学生自行研究,欲读何书,即读何书, 如有意思自欲发表,即于此时间内写论文札记等。三小时之自由读书,教员不加干涉, 听其愿读何书,即读何书”[15]。1940年,在无锡国专(沪校)讲学时,也采用先由学生 提出若干要求讲授的问题,由他选择其中一二讲授,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疑难的 方法,使学生能深入理解[15]。吕思勉先生一生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学术大家,他们 回忆起在先生门下求学经历时,都对此方法赞誉有加(注:如黄永年《回忆我的老师吕 诚之先生》、王玉祥《怀念吕诚之先生》、庄葳《记吕思勉先生》、叶百丰《忆诚之先 生》、杨宽《吕思勉先生的史学研究》、方德修《深切的怀念,难忘的教诲》、陈楚祥 《崇高的师表》等文章,对此均有涉及(以上文章均见于《蒿庐问学记》)。)。客观地 讲,这些言行在当时并没有产生轰动效应,对后世也鲜有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些言行 的效果本身可能并不重要,关键是,吕思勉先生“经世致用”的理论本身和他的实践精 神,对于现代的学者而言,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学习和纪念他 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虞云国。论吕思勉的新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1998,(2)。
        [2]吕思勉。自述学习历史之经过[A].蒿庐问学记[C].上海:三联书店,1996:232.
        [3]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6:3.
        [4]吕思勉。史学四种·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2;36.
        [5]吕思勉。中学历史教学实际问题[A].蒿庐问学记[C].上海:三联书店,1996:164.
        [6]吕思勉。三反及思想改造学习总结[A].吕思勉遗文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7.
        [7]严耕望。通贯的断代史家--吕思勉[A].蒿庐问学记[C].上海:三联书店,1996:8 2.
        [8]李永圻。吕思勉先生编年事辑[M].上海:上海书店,1992:191;145.
        [9]吕思勉。社会科学是史学的根基[A].蒿庐问学记[C].上海:三联书店,1996:233.
        [10]张耕华。治国修身改革社会--略论吕思勉的文化遗产[J].史学理论研究,1998, (2)。
        [11]吕思勉。白话中国史·序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3:2.
        [12]吕思勉。史学四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44.
        [13]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M].上海:开明书局,1940:179.
        [14]吕思勉。中华民族演进史[M].上海:上海亚细亚书局,1935:203.
        [15]俞振基。讴歌祖国进化的史学家--吕思勉[A].蒿庐问学记[C].上海:三联书店, 1996:123;129;127.
        [16]吕思勉。从章太炎说到康长素、梁任公[A].吕思勉遗文集:上册[C].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7:40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