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傅秉常研究。论文有:《在广东任职时期的傅秉常》、《傅秉常与近代中国的外交发展》、《傅秉常先生自欧返国前后》,并著有《傅秉常与近代中国》一书,论述其在外交上“抵抗侵略、与废除不平等条约、和争取适以平等相待的与国,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11](P38)等方面的努力。 此外,罗香林对刘永福、陈璘、冯子材等也有一定的研究,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详述 。 3.对香港与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 罗香林“自民国四十年秋,受香港大学聘授中国历史,即以中国南方之海上交通及其文化发展为研讨对象。”[2](P52)“顾自道光末,香港为英人接管,悉力经营,其地位更重于澳门,而文化之交流枢纽,亦遂移归香港。”[2](P52)所以他在香港时期,便致力于香港与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著有论文多篇:《香港西医书院在科学与医术上 之贡献》、《屯门及其地自唐至明之海上交通》、《王韬在港与中西文化交流之关系》 、《王韬与西士在学术上之观摩》、《中西文化之交流与香港学术文化之发展议》等。 另外罗香林还有专著两部:《一八四二年以前之香港及其对外交通》和《香港与中西文化之交流》。两书均有英译本,分别为:“HONG KANG AND ITS EXTERNAL CO 【参考文献】 [1]罗香林。宋代香药贸易史稿序[A].罗香林。乙堂文存[M](卷一)。香港:中国学社,19 65. [2]罗香林。乙堂丛著八种自序[A].罗香林。乙堂文存续编[M](卷一)。香港:中国学社, 1977. [3]罗香林。回忆陈寅恪师[J].台湾:传记文学,1970(4)。 [4]罗香林。唐代广州光孝寺与中印交通之关系[M].香港:中国学社,1960. [5]罗香林。唐代桂林之摩崖佛像[M].香港:中国学社,1958. [6]陈磐。罗元一香林教授诔。罗香林[A].客家研究导论[M](附录)。台北:古亭书屋,19 81. [7]罗香林。流行于赣闽粤及马来西亚之真空教[M].香港:中国学社,1960. [8]罗香林。蒲寿庚研究[M].香港:中国学社,1959. [9]罗香林。国父与欧美之友好台湾[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0. [10]罗香林。梁诚的出使美国[M].香港:中国学社,1977. [11]罗香林。傅秉常与近代中国[M].香港:中国学社,1971. [12]罗香林。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M].香港:中国学社,1961. [13]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编[M].香港:中国学社,1965. [14]罗香林。先考幼山府君行述[A].罗香林。乙堂文存[M](卷二)。香港:中国学社,196 5. [15]罗香林。隋唐史新编序[A].罗香林。乙堂文存续编[M](卷一)。香港:中国学社,197 7. [16]李璜。乙堂文存续编序[A].罗香林。乙堂文存续编[M].香港:中国学社,1977. [17]罗香林。创立南方研究院议[A].罗香林。乙堂文存续编[M](卷一)。香港:中国学社 ,1977. [18]罗香林。珠海学报第三期编后记[A].罗香林。乙堂文存续编[M](卷一)。香港:中国 学社,1977. [19]罗香林。中国族谱研究[M].香港:中国学社,1971. [20]罗香林。史记索引序[A].罗香林。乙堂文存续编[M](卷一)。香港:中国学社,1961. [21]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M](绪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 99. [22]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A].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北京: 三联出版社,2001. [2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4]罗香林。朱希祖先生小传[A].朱希祖。朱希祖先生文集[M].台北:九思出版社,197 9. [25]叶祥云。兰芳公司历代年册[A].罗香林。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M].香港 :中国学社,196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