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翼骧先生的学术历程 杨翼骧先生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开创者与奠基者之一,成就卓著。杨先生,字子昂,名翼骧,1918年8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金乡县,1936年19岁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史学系。当时北大名师荟萃,杨先生对赵万里先生讲授的中国史料目录学和姚从吾先生开设的历史研究法等课程,很有兴趣。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南迁。当时,刚刚上完一年级的杨先生正在家乡度假,接到学校通知后,赶往学校复学,到达南宁时路费花光,只好在附近的崇善县当抄写员为生。而正是在这兵荒马乱之际,杨先生将满腔的报国之情投入到治学之中,抓住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如“前四史”、《资治通鉴》、《史通》、《文史通义》等,尤其是读了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之后,对中国史学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下了研究史学史的志愿。 1939年,在师友的帮助下他到达昆明,进入西南联大,师从姚从吾先生,开始系统学习史学史。姚从吾先生是著名的蒙元史专家,精通历史研究法,1940年在西南联大首次开设中国史学史课程。杨先生选修了这门课,学习之余开始了史学史研究,撰写了《晋代之史学》一文,受到姚从吾先生的鼓励。因为史学史是一门冷僻的学问,当时对它感兴趣者不多。尽管独学无友,时常陷入苦闷之中,但杨先生决心既定,矢志不渝。 1942年,杨先生在郑天挺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毕业论文,获得了西南联大和北大的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开始留校,在西南联大历史系工作。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后,随北京大学回到北平,任教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在这段时间里,他教授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并发表了《司马迁记事求真的方法与精神》、《班固的史才》、《三国时代的史学》等有关中国史学史的文章,从此在中国史学界崭露头角。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杨先生随郑天挺、雷海宗等先生一起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工作,主要讲授“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和“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等课程。在南开大学期间,是杨先生著述丰富的时期,相继发表了多篇论文和数部著作。他参与了史学界的一些讨论,发表了《为什么项羽是农民起义领袖》、《关于汉代奴隶的几个问题》、《曹操打乌桓是反侵略吗》等论文,提出不少引人注目的见解。而1956年出版的《秦汉史纲要》一书,亦是解放后最早的秦汉史教材之一,被高校普遍采用,也被国内外有关学术论著多所引用。 杨先生治学领域的重点是中国史学史。他是南开大学史学史学科的开创者,于1978年开始招收史学史硕士研究生,1986年开始招收史学史博士研究生,共培养了1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此外,他还于1982年参加了全国古籍整理会议,筹建了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并担任第一任古籍所所长。 杨先生生前出版的著作有《秦汉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3月初版)、《战国秦汉史通俗讲话》(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1958年5月版)、《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3册(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一册1987年3月出版,第二册1994年10月出版,第三册1999年2月出版)、《学忍堂文集》(中华书局,2002年1月版);主编的著作有《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与吴泽共同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2月版)、《清代史部序跋选》(与孙香兰共同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4月版);审定的著作有《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要》(乔治忠、姜胜利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1月版);参与撰写的著作有《五千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开明书店,1951年10月版)、《中国古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7月版);另外,还有论文数十篇。上述种种,确立了他在中国史学界,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界崇高的地位。 二、杨翼骧先生的史学史研究 1、中国史学史史料的整理与编纂 杨先生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他生前不仅发表了许多史学史方面的文章,而且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史学史资料的整理与工具书的编撰工作之中。他与吴泽共同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成为中国史学史研究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工具书,而皇皇3册的《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则是杨先生史学史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书前“例言”首先说明此书的目的,“本书系将先秦至清朝末年之史学事迹(每年内按日月顺序)编列,以为学习和研究中国史学史之参考。”至于此书的特点,则可谓“取材上注重事件源起,并力图理清发展脉络;具备勾画史学发展全景的学术宗旨”[1]。现在已出版的3册中,按年编录了从先秦到明代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中主要的史家事迹、史书概要等,采用纲目体办法,每条首先简明扼要地点明史学事迹,之后引录有关的原始资料和最早记载,附加按语,有考订、有评论,全面记载了史学发展中的史学家、史学活动和史学著作。此书体例严整、内容丰富、考订精审,显示出作者精深的功力和系统高超的史识。因此一经出版,便受到了史学界的普遍好评,咸赞其为传世之作,并赢得海内外学者“学术大师”的赞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