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陈寿的人品和史学(2)

陈寿一生,为人“质直”,有傲骨而没有媚骨。在宦人黄皓面前,就连那些堂堂的蜀汉“大臣皆屈意附之”;而作为区区朝官的陈寿,竟然“独不为之屈”,尽管“屡被谴黜”,也义不反顾。当权臣荀勖认为他所著《三国志》有讥诋曹爽之嫌而受到排挤之后,他宁愿舍弃官职,回归故里当庶人,也不愿出卖史德和自己的政治灵魂。他借修史揭露“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阐述自己的人才思想。这些都充分地反映了陈寿在政治上光明磊落,不趋时附势,不随波逐流,不为官帽折腰的高尚人品。同时,较之司马迁和班固,可以说只有陈寿的一生才是一直在逆境中度过的。早先在蜀汉王朝就“屡被谴黜”,继则因疾“使婢丸药”受到乡党“贬议”,再则遵遗嘱未归葬亡母,“以是见讥”,还有因修史违权臣之意而被贬出朝廷。如此等等。尽管他一生仕途坎坷,“位望不充其才”,却始终潜心史学,勤于著述,保持着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屡遭蹉跌而能直面人生,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二陈寿的史学(一)卓越的史识过去,有些封建史家在评价《三国志》时,责难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说陈寿以魏为正统。可以说,他们完全忽视了陈寿的史识。
    通观《三国志》,陈寿并没有以魏为正统而把蜀、吴视为伪朝,也没有以蜀为正统而贬魏抑吴。他写魏、蜀、吴三国历史,是依据如下情况来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
    首先,正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实。政出三家,魏、蜀、吴三国实际上是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三个割据政权,故其书名并列而分为《魏书》、《蜀书》、《吴书》。陈寿对魏、蜀、吴三国历史地位的这种考虑和写法本身,就说明在他的认识中,这三个国家并不曾存在过主属关系,这与当时晋朝人士皆指蜀、吴为伪朝截然不同。就形式而论,他著《三国志》,的确是为曹魏君主立纪,而为蜀、吴君主立传的,并且曹魏的君主皆称“帝”,而蜀、吴之君主只称“先主”、“后主”和“吴主”。然而在实质上,他记蜀、吴之君主的事迹,却与魏纪无异,“蜀、吴之主均曰传,然皆编年记事,于史家之例,实亦纪也”(《义门读书记·三国志·蜀志》)刘知几虽曾批评他这种写法“未达纪传之情”,仍然认为“陈寿国志,载孙、刘二帝,其实纪也,而呼之曰传”(《史通·列传》)。同时,陈寿对蜀吴君主之后妃,和对魏帝后妃一样,也都给她们列了传。可见陈寿是把蜀、吴放在跟曹魏等同的地位的。对于“锐精《史》、《汉》,聪警敏识”(《华阳国志·陈寿传》)的陈寿来说,并非是不达“纪传之情”,而是为了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实,采用了其它表现手法。这正是陈寿“善叙事”的具体体现。
    其次,陈寿看到,在时间上曹魏紧承汉帝(汉献帝早已在曹氏的掌握之中),蜀、吴却不与汉相连属(蜀、吴称帝建年号之日与汉帝被废之时,中间出现了时间上的“断层”)。鉴于这种情况,若为蜀汉君主立纪,以其系年纪事,就无法衔接这个时间上的“断层”。况且,蜀先于魏、吴灭亡,自然也就无法以其系年纲纪自它灭亡之后的魏、吴史事。很显然,为蜀汉君主立纪,其结果是前不能接于东汉,后不能终于魏、吴。而要继续写完蜀亡之后的魏、吴历史,就不能不另选曹魏或孙吴君主的系年纪事。但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两个不可克服的问题:在同一部史书中为两姓帝王立纪,违背了纪传史体例;若为孙吴君主立纪,照样无法衔接前述的那个时间“断层”。况且,吴和魏一样都是败于司马氏之手,若以亡虏孙吴的系年去统属魏亡之后的西晋历史,这自然就把在最后承魏而结束东汉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中国大一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司马氏,降到了从属地位,这不仅不符合历史的真实,而且也是不能为西晋当权者所接受的。必须看到,陈寿著《三国志》,是要通过对三个割据政权历史的记述来反映东汉末至晋初整个中国社会的全貌。因之,在魏、蜀、吴三国之中,只有采用曹魏的系年,才能使东汉末至西晋初的历史保持东汉--魏--晋这样的连续性。所以陈寿著《三国志》,既不为蜀汉君主立纪,也不为孙吴君主立纪,而以曹魏的系年作为全史之纲,来统属自东汉以来三个独立的割据政权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政治、经济、军事诸活动,从而使东汉末至晋初的历史首尾相涉。在《蜀书》、《吴书》中,凡蜀、吴君主即位,必记明魏之年号,其用意就在这里。魏、蜀、吴是各自为书的,若观其一书,即可以使人通观魏、蜀、吴三个割据政权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的全部情况,不致于因为各自为书,各以其君主系年纪事而把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历史割裂开来。
    再次,陈寿还看到,曹氏虽然代汉称帝而立国,但它只是徒有代汉之名而无代汉之实。由于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三家对峙,曹魏并不能号令蜀、吴,刘氏的汉家天下,并不为曹魏独家占有,实际上是三雄分而有之,简捷地说,当时是三家代汉。同时,陈寿还看到,魏、蜀、吴三国的君主曹操、刘备和孙权,他们都是在镇压所谓的黄巾“叛逆”和讨伐所谓董卓乱臣中出现的地主阶级杰出人物,在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方面,都是一致的。他们的目标,都是要统一中国。在东汉末天下三分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要说谁有资格代汉,他们都有。要说谁是正统,他们都是。因此,在代汉这一点上,陈寿是把魏、蜀、吴三国作为各自独立而互不统属的个体来看待的:为它们各写专书。
    综上所述,陈寿卓越的史识,就在于他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三国的历史地位,而没有封建史家通常具有的那种“正统”的偏见。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体现了他的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