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利玛窦研究三十年(6)

对于利玛窦等传教士研习汉语的问题,张西平的《传教士汉学研究》(大象出版社,2005年)、李向玉的《汉学家的摇篮: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以及肖应云的博士论文《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暨南大学,2010年)等均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综上所述,30多年来中国学界对利玛窦的研究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凡的道路,从无到有,乃至今日蔚为大观。利玛窦辞世距今整整四百周年,而今日中国学人对利玛窦的关注热情比之明人士大夫有过之而无不及。受中国人如此长久关注的域外之人恐怕并不多见,这其实揭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凡是真正尊重中华文明、真诚对待中国人、真心地沟通中西文化的人,中国人均会师友相待,心怀感激。
    注释:
    ①这4位人物分别是马克思、列宁、马可波罗和利玛窦。
    ②“义公使巴厘釐纳理为意马哆拉达城举行利玛窦三百年纪念会请派员入会事与外务部来往照会”,本照会档案由张先清博士提供。可参见张先清《被遗忘的历史--1910年的晚清朝廷与利玛窦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会》,《学术月刊》,2010年7月。
    ③有关国内研究明清耶稣会士的学术动态,可参阅黄一农《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国际汉学》第4辑,大象出版社,1999年;张西平《关于明末清初中国天主教史研究的几点意见》,《基督宗教研究》,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张先清《20世纪中国之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华史研究》,《宗教文化》(3),东方出版社,1998年;张先清《1990-1996年间明清天主教在华传播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6期。张西平《百年利玛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3期。本文侧重于大陆学者的研究,港澳台及国外学界的研究从略。
    ④《禹贡》第5卷3、4合期,1936年。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陆和港、台学者研究利玛窦的论著目录,可参阅《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第102-105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
    ⑤如裴化行(R.P.Henri Bernard)著、王昌祉译《利玛窦司铎和当代中国社会》,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943年。此书与作者另一部著作《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商务印书馆,1936年,成为当时中国研究利玛窦主要的参考书。意大利汉学家德礼贤(Pasqual M.D'Elia)《利玛窦全集》(Fonti Ricciane)3卷分别于1942年和1949年出版。它与1911-1913年出版的汾屠立(Pietro Tacchi-Venturi)编的Opere Storiche del P.Matteo Ricci,在20世纪上半叶,还没有为中国学者广为引用。
    ⑥如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在大陆能查到的仅3篇文章:朱谦之《关于十六、十七世纪来华耶稣会士的评价问题--答萧箑父同志》;乌思溥《关于十六、十七世纪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问题--批判朱谦之先生的观点》;向乃旦《如何评价明清之间天主教翻译的书籍》,见《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着目录》,第102页。
    ⑦参阅钟鸣旦《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趋势》,《国际汉学》第4辑,第485页。
    ⑧马雍《近代欧洲汉学家的先驱马尔蒂尼》,历史研究,1980年6期。该文指出:“当时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宗旨,与所有其它宗教企图不断扩大其信仰范围的愿望相同,那是一种正当的传教活动。”
    ⑨笔者《利玛窦在中国的活动与影响》,《历史研究》,1983年1期。该文被1983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译成英文时,作者对利玛窦的评价观点被颠倒了。在1986年比利时出版的由鲁汶大学南怀仁协会主编的英文版China and Europe,Yearbook 1986上笔者作了更正。对此,钟鸣旦编的Handbook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volⅠ 635-1800,BRILL,LEDEN-BOSTON-KOLN,2001.作了说明。
    ⑩如张维华先生的《十六世纪耶稣会士在中华传教政策的演变》(《文史哲》,1985年1期)便认为以利玛窦为首的来华耶稣会士的活动与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连在一起。其它文章详见前注张先清文。
    (11)此书由何高济等译、何兆武校,英文底本是Gallagher,Louis J.,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The Journals of Mathew Ricci 1583-1610。此书翻译的过程,正值拙文《利玛窦与中国》撰写的过程。因此,拙文无法以该书作参考。不过笔者感到欣慰的是,拙文研究的成果,能成为该书校译时的参考(见《利玛窦中国札记》序言)。
    (12)刘俊余、王玉川译《利玛窦〈中国传教史〉》,光启出版社、辅仁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1986年。此书依据意大利文的《利玛窦全集》翻译而成。
    (13)如199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乔纳斯·斯彭斯著、王改华译《利玛窦传》(J.D.Spence,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1984;)和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的同一部书的另一译本:史景迁著、孙尚扬、王丽丽译《利玛窦的记忆之宫》;1993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裴化行著、管震湖译《利玛窦评传》上、下册(此书根据R.P.Henri Bernard,Le Pere Mathiu Ricci et la societe chinoise de son temps,1522-1610翻译。1943年王昌祉司铎按原意翻译作《利玛窦司铎和当代中国社会》,由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出版)。《利玛窦评传》1998年再版,书名改作《利玛窦神父传》)。
    (14)1934年陈垣先生撰写的《从教外典籍见明末清初之天主教》(见《陈垣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0年)至今仍是研究利玛窦所要参考的研究论文,并为后学从事利玛窦研究树立了榜样。笔者正是受此影响而写就《曹学佺赠利玛窦诗》(《文史》33辑,中华书局,1990年)一文。
    (15)徐朔方《汤显祖和利玛窦》,《文史》12辑,中华书局,1980年。诗作名为《瑞州逢西域两僧破佛立义,偶成二首》,可参见徐朔方笺校:《汤显祖诗文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40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