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利玛窦《野墅平林图》是周怀民、于省吾捐赠辽宁省博物馆的。曾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利玛窦来华四百周年文物特展”中展出(《团结报》1983年3月12日)。黄苗子《利玛窦带来的西洋美术》也作了介绍(《团结报》1983年8月6日)。 (17)林金水《利玛窦在广东》,《文史》第20辑,中华书局,1983年;《利玛窦看到的明末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4期;王卫平《〈利玛窦中国札记〉有关苏州经济的材料疏正》,《中学历史》,1986年4期。 (18)钟鸣旦《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趋势》,《国际汉学》第四辑,大象出版社,1999年,第498-499页。笔者《利玛窦交游表》(《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是这一类型的论文之一。 (19)如曹增友《利玛窦墓地及葬仪》,《中国地方史志》,1982年4期;罗方光《利玛窦在肇庆》,《岭南文史》,1986年1期;朱世昌《利玛窦与南京天主教》,《南京史志》,1986年4期;宋伯胤《利玛窦在南京》,《南京史志》,1986年6期等。 (20)杨适《〈基督教与明末儒学〉序》,见孙尚扬《基督教与明末儒学》,东方出版社,1994年。 (21)孙尚扬《从利玛窦对儒学的批判看儒耶之别》,《哲学研究》,1991年9期。 (22)朱幼文《析利玛窦对理学的批判及其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5期。 (23)宋荣培《利玛窦〈天主实义〉与儒学的融合和困境》,《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1期。作者认为,利玛窦的解释在哲学观上陷入的困境表现在:①强调极端的二元论,而轻视在现世的人生价值;②把物之宗品分为“自立者”与“依赖者”,否定太极为万物之源;③儒教的义理论与利玛窦的功利之辩。 (24)何俊《跨文化传播中的思想对话--利玛窦的天主论证与中西哲学比较》,《哲学研究》,1998年2期。 (25)孙尚扬《求索东西天地间--利玛窦论人性与道德》,《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1期。 (26)孙尚扬《利玛窦对佛教的批判及其对耶稣会在华传教活动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4期。 (27)赵世瑜《从利玛窦到马戛尔尼--写在英使首次访华2000年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5期。 (28)张铠《庞迪我与中国》,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 (29)如陈雪花《浅议利玛窦“合儒”》,《浙江学刊》,1991年4期;陈典松《浅论利玛窦“补儒”》,《孔子研究》,1993年2期;康志杰《利玛窦论》,《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2期。 (30)郭熹微《试论利玛窦的传教方式》,《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1期。 (31)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调适与会通》“著作出版推荐意见书”,商务印书馆,2001年。 (32)席微叶等《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载耿昇译《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巴蜀书社,1993年,第3页。 (33)郑安德《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汇编》中的史料源出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其中利玛窦的著述有:《天主实义》、《辩学遗牍》、《畸人十篇》、《交友论》、《二十五言》;周駬方在《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献丛编》中共收录明清天主教文献7种:《辩学遗牍》、《代疑篇》、《三山论学记》、《天学传概》、《破邪集》、《辟邪集》、《不得已》。可见这些文献多为有关天学的辩驳之文;《东传福音》共25册,影印了上迄唐代景教文献,下至民国期间的基督教文献,涉及明清天主教史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第2~11册,其中所收录的利玛窦文献有:《天主实义》、《辩学遗牍》、《重刻二十五言》、《重刻畸人十篇附西琴曲意》、《畸人十篇》、《交友论》、《西国记法》等。 (34)朱维铮主编《利玛窦中文著译集》导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页。 (35)朱先生认为现存的归在利玛窦名下的中文文献有19种,17种可以确定,其中全文收录的15种分别是:《天主实义》、《交友论》、《二十五言》、《西国记法》、《坤輿万国全图》、《上大明皇帝贡献土物奏》、《西琴曲意》、《西字奇蹟》、《浑盖通宪图说》、《畸人十篇》、《乾坤体义》、《圜容较义》、《测量法义》、《复虞淳熙》、《理法器撮要》,2种存目:《几何原本》、《同文算指》。 (36)参见周駬方《辩学遗牍·前言》,《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献丛编》第1册。 (37)张西平《利玛窦的“天主教教义”初探》,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夏之卷。 (责任编辑:admin)
|